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总结侯江红教授关于小儿四诊之切诊经验,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思路。方法:跟师学习,结合相关理论,梳理侯师临床切诊思路。结果:侯师认为,小儿切诊可分为按诊、切脉和切手心三个方面,按诊者,包括触摸皮肤、按体表、敲(叩)腹部、划皮肤等,切之外表,推之内应。结论:侯师关于小儿切诊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侯江红教授关于小儿四诊之问诊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综合侯师临床诊病特点,结合相关理论,梳理侯师临床诊断思路。结果:侯师认为,小儿问诊的关键是问何人、如何问、问什么,从问病之源、问饮食、问发热、问大小便、问呕吐物及鼻涕、问睡眠、问服药、问疾患、问身高体重等方面详述问诊内容。结论:侯师有关小儿问诊的方法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探究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西医治疗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易使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而中医外治法中的推拿、针灸、贴敷、拔罐、灌肠、药浴、经皮给药、穴位注射等方法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西药及口服中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阳虚体质与正常体质儿童红外热成像特征差异,提出一种可借鉴的用于学龄前儿童“阳虚体质”诊断的新方法以减少原有体质辨识方法可能造成的误差。方法 对郑州市部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质辨识,筛选出150例阳虚体儿童和150例健康体儿童分两组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选取体表部分部位及穴位作为观测区域,对两组体表相对温度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差异,总结郑州市学龄前儿童阳虚体质红外热成像的特征并分析成因。结果 学龄前儿童阳虚体质红外热成像特点是:上焦、中焦、下焦、左胸膺、右胸膺、胃脘、左腰区、右腰区、脊柱区、脾俞穴、肾俞穴、左手掌心、右手掌心、左面颊、右面颊共15个区域及穴位相对温度与健康体质组的学龄前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焦、中焦、左胸膺、右胸膺、胃脘、脊柱区、脾俞穴、下焦、左腰区、右腰区、肾俞穴、左手掌心共12个区域及穴位与阳虚体质转化分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虚体质转化分与上焦、中焦、左胸膺、右胸膺、胃脘、脊柱区、脾俞穴相对温度呈正相关,与下焦、左腰区、右腰区、肾俞穴、左手掌心相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MS)技术的尿液代谢组学方法,寻找与小儿积滞体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积滞体质形成的代谢特征。方法 依照侯江红教授制定的中医儿童体质分型与判定标准,纳入积滞体质与健康体质志愿者各30例。采集两组志愿者的尿液样品,利用UPLC-QE-MS技术进行尿液样品检测和数据采集,结合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统计处理数据,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P<0.05为卡值标准筛选积滞体潜在生物标志物,将筛选得到的差异代谢物导入到KEGG数据库,通过富集和拓扑分析,寻找相关性最强的关键途径。结果 积滞体质与健康体质OPLS-DA得分图表明两种体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43个与积滞体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3个标志物涉及色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等5条通路。结论 积滞体质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氨代谢,嘧啶代谢等途径,对机体的影响与积滞体质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大便干...  相似文献   
16.
朱珊  侯江红 《河南中医》2000,20(2):40-41
健脾止泻颗粒是李晏龄教授临床应用30余年,治疗脾虚泄泻的经验方。为了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 1993年 9月~1997年6月,我们对108例脾虚泄泻(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08例脾虚泄泻(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均符合本病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药新药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1~12岁;其中迁延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积颗粒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积滞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清热化滞颗粒;治疗组给予消积颗粒(由姜厚朴、大黄、栀子、焦神曲、炒牵牛子、炒牛蒡子、车前子、白豆蔻、青蒿、薄荷等组成),两组疗程均为7天。主要观察食欲、腹胀、大便、镜检情况等临床疗效。结果:消积颗粒治疗小儿积滞的痊显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4%,经χ~2检验,治疗组痊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食欲恢复、腹胀缓解至正常及大便、镜检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积颗粒对小儿积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小儿生命之始,起于胚胎,应重孕前调养,调元与保胎;需注重养护与教育,包括饮食保健、起居保健、睡眠保健、体格保健、精神保健等,应以小儿之观,引其所思,教其所用;注重预防与调护,避免意外伤害,传染病;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应及时诊断,病后调理,顾护脾胃,治疗用药勿伤脾胃,饮食调理顾护脾胃,气血充盈,养正却病。  相似文献   
19.
《幼科释谜》为清代医家沈金鳌所著,其重视胎养及产乳以资先天;既病则助脾和胃;尚中和以滋养后天及未病之时饮食生理的调养。本文从“胎养为先,注重产护”、“辨证护体质,治疗重中和”、“制幼方,倡调养”三个方面来阐述《幼科释谜》中的小儿养护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半量激素治疗儿童毒热闭肺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连花清瘟颗粒+甲强尼龙(每次10 mg·kg-1,2次/日),观察组给予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甲强尼龙(每次10 mg·kg-1,1次/日),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MVV),呼气达峰时间(TPT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达峰容积(VPTEF)],血浆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胫丁酸脱氢酶(HBDH)],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期间脱落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6%(57/59),高于对照组的84.2%(48/57)(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VV,TPTEF,FEV1,VPTEF,RBC-C3bR,IL-13升高(P<0.05);CK,CKMB,LDH,HBDH,IgG,IgM,RBC-ICR,TNF-α,IFN-γ和IL-17A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半量激素可明显改善毒热闭肺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