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血管瘤(spindle cell hemangioma,SCH)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明确诊断为SCH的病例8例,并对其临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anger测序检测经过样本DNA质量筛选的4例SCH、24例...  相似文献   
272.
目的 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高糖环境中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定量检测BMSCs的成骨状态,RT-qPCR检测OSX、RUNX2和COL-I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水平。结果 高糖抑制BMSCs的ALP活性及OSX、RUNX2和COL-I的mRNA表达(P<0.05),添加MYDGF后该抑制作用得以改善(P<0.05)。MYDGF能够逆转高糖对p-GSK3β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GSK3β:(0.85±0.13)vs.(0.15±0.07),β-catenin:(0.79±0.14)vs.(0.37±0.11);P<0.05];Wnt信号通路拮抗剂DKK1处理后,MYDGF促进p-GSK3β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作用受到抑制[p-GSK3β:(0.43±0.11)vs.(0.85±0.13),β-catenin:(0.20±0.06)vs....  相似文献   
273.
<正>患者,男,39岁,维吾尔族,因“反复意识丧失伴头痛、四肢抽搐1个月”于2022年12月6日就诊于我科。患者于1个月前突发意识丧失、四肢僵直抽搐,具体持续时间不详,约1小时后患者苏醒,醒后不能回忆发作时的情况,醒后伴前额部及双颞侧胀痛、恶心呕吐,呕吐后疼痛不能缓解,同时伴左侧肢体无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完善头颅CT未见出血,按“脑梗死”予对症治疗后头部不适仍反复发作,20日前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具体抽搐时间仍不详,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74.
目的 探讨造血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hematopoietic cell specific protein 1-associated protein X1, HAX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以及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预后的关系。方法 UALCAN数据库分析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组织中HAX1及VEGFA mRNA的表达水平;GEPIA数据库分析GBM组织中HAX1与VEGFA表达的相关性;qRT-PCR法检测30例脑胶质瘤及12例正常脑组织中HAX1及VEGFA mRNA的表达;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214例脑胶质瘤组织及86例正常脑组织中HAX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GEPI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两者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AX1和VEGFA mRNA在GBM组织中均高表达(P=3.874 100E-02...  相似文献   
275.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保护模式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应急总医院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 IOCS)组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H)+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ANH+IOCS)组,每组30例。IOCS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ANH+IOCS组术前经中心静脉采血并储存于枸橼酸钠抗凝采血袋内,同时经外周静脉输入等量羟乙基淀粉稀释血液,术中对术野出血采用IOCS技术;两组均在手术出血较多步骤结束后回输自体血液。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室指标、乳酸水平、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60~85岁,平均(70.3±6.5)岁。与IOCS组相比,术后48 h ANH+IOCS组Hb较高,APTT较低;输血前PAC-1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276.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艾儒棣教授治疗湿疹的处方用药规律数据,为临床治疗湿疮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艾儒棣教授符合纳排标准的湿疹处方,通过频数分析、熵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等功能分析艾老治疗湿疹的方药规律。结果:收集内服处方共136首,涉及药物15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20次的药物共26味;共有22组药物组合使用频次≥90次;得出12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本文所得结果切合了艾儒棣对本病的认识与主张,体现了艾教授重视脾胃、善用皮药、苦甘并进的学术思想,有利于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与学术思想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277.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OL1A1-PDGFB隐匿性融合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ryptic COL1A1-PDGFB fusion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CC-DFSP)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1年1至9月诊断的3例CC-DFSP, 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行二代测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2例女性、1例男性, 年龄分别为29、44和32岁, 发病部位分别为腹壁、阴阜和肩胛。3例CC-DFSP具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形态, 肿瘤边界不清, 浸润真皮或皮下脂肪组织, 肿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 并排列呈席纹状结构。3例肿瘤细胞CD34弥漫阳性, 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Myogenin阴性, H3K27me3无缺失, Ki-67阳性指数10%~15%。FISH均未检出PDGFB重排及COL1A1-PDGFB融合, 但检出COL1A1重排。例...  相似文献   
278.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患者行气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12月应急总医院行气道介入治疗的TEF患者95例,分为全身麻醉组(72例)、无插管全身麻醉组(14例)及麻醉监护下镇静术组(9例)。观察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卡氏(Karnofsky,KPS)评分,术前和术后气促指数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3组患者出院KPS评分增加[全身麻醉组(70.0±17.4)分比(60.7±15.0)分,无插管全身麻醉组(66.4±20.6)分比(57.9±18.9)分,麻醉监护下镇静术组(76.6±15.0)分比(68.9±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气促指数评分降低[全身麻醉组(1.1±1.3)分比(1.5±1.0)分,无插管全身麻醉组(1.2±1.3)分比(1.8±1.4)分,麻醉监护下镇静术组(0.9±0.9)分比(1.7±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279.
用3,5-二苄氧基苯乙酮(2)与溴化铜发生溴化反应生成α-溴代-3,5-二苄氧基苯乙酮(3),3无需分离纯化,直接经硼氢化钾还原得到1-(3,5-二苄氧基苯基)-2-溴乙醇(4),4与叔丁胺经取代反应得到1-(3,5-二苄氧基苯基)-2-叔丁基氨基乙醇(5),5经纯化后通过催化加氢脱除苄基并与硫酸成盐得到硫酸特布他林(1),1在丙酮和水的混合体系中析晶得到药用的B晶型结晶,总收率约42%。该工艺已完成中试放大,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80.
总结艾儒棣教授治疗阴证皮肤溃疡的临证经验。根据阴证皮肤溃疡腐肉难脱、肉芽暗淡、脓质稀薄、迁延难愈的皮损特点,认为本病乃正虚不复、湿腐凝聚、血脉阻滞、余毒留恋而发,以虚、瘀、毒、腐为基本病机,采用内外并治四步法进行治疗。第一步提脓祛腐,内治以托里消毒散合二术煎,外治以七星丹;第二步解毒生肌,内治以补血解毒汤,外治以漏芦猪蹄汤;第三步生肌收口,内治以加味乳没散合补中益气汤,外治以皮粘散;第四步敛皮平肌,内治以加味异功散,外治以敛肌散。此四步在临床中既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或序贯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