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郄门”组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大陵”组和电针“内关”组的VEGF及VEGF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电针“郄门”组虽然也有表达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大陵”,“内关”穴能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肌细胞VEGF的表达,有助于促进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促进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说明了针刺对心肌多靶点、多环节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42.
43.
针刺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电镜等形态学观测手段观察了针刺前后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并探讨了针刺的次数、针刺持续时间与改善症状的关系 ,为临床针灸治疗心肌梗塞过程中 ,如何提高针刺疗效提供了一个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小儿推拿在小儿情志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却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依照祖国医学心身一元的整体思想,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积极开展小儿推拿治疗情志疾病的理论建设和科学实践研究,是继承发扬小儿推拿疗法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文章从中医学肾脑相关理论的角度,探讨雌激素对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全方组、补气组、化瘀组、祛痰组,生理盐水和相应中药予以ig,第9天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LPS刺激组、③全方组、④补气组、⑤化瘀组、⑥祛痰组、⑦空白血清对照组。其中②组加入终浓度为10 mg.L-1 LPS,③~⑦组用相应含药血清(浓度为10%)预处理24 h后加入终浓度为10 mg.L-1 LPS,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RT-PCR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经LPS刺激后NF-κB和TNF-α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全方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与刺激组相比明显受抑制(P<0.01);拆方各组中,化瘀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显著减少。补气、祛痰、空白血清对照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全方组;而化瘀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与全方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化瘀祛痰方药及化瘀拆方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因子NF-κB和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SAMP8小鼠海马Lon蛋白及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为健脾益气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月龄SAMR1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3月龄SAPM8小鼠32只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013 g·kg-1)、四君子丸低、高剂量组(3.24、12.56 g·kg-1),每组8只,多奈哌齐组灌胃多奈哌齐,四君子丸低、高剂量组灌胃四君子丸溶液,灌胃30 d;第25天开始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第30天开始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第30天取材后,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蛋白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比色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电镜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微观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Lon蛋白、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蛋白、MFN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穿越次数减少、AMPK表达上调,ATP含量降低,Aβ蛋白表达升高(P<0.01),DR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8.
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临床常见紧张、焦虑等综合性情绪变化,常伴随生殖能力下降等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压力增大,引发精神刺激,影响大脑并累及生殖系统的相关正常生理功能。研究团队综合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元干细胞变化与中医"天癸"理论的内在相关性。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肾-脑-天癸"系统对调控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精神情志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科学假说。文章从"天癸"的物质基础及年龄关系出发,联系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肾-脑-天癸"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生物医学加以论述,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围绝经期抑郁症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总结广州市某医院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在该院接受Hp根除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Hp感染、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接受Hp根除治疗的560例患儿中男288例、女272例,年龄(7.94±2.63)岁。45.4%(254/560)患儿行胃镜检查,54.6%(306/560)患儿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所有患儿1次根除成功率为60.0%(336/560),3联14 d方案(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成功率(70.0%)最高,3联序贯方案(PPI+阿莫西林5 d,PPI+克拉霉素+甲硝唑5 d)次之(53.6%),3联10 d方案根除率最低(49.4%)。102例患儿在首次根除失败后放弃再次根除治疗,112例患儿接受再次根除治疗。2次根除成功率为69.2%,3次根除成功率为75.0%。86例患儿行Hp耐药检测,Hp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显示培养阳性率为77.9%(67/86),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7.9%(12/67)。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方法检测克拉霉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19.8%(17/86)。结论 目前该医院未严格采用基于胃镜检查的侵入性方法进行Hp感染诊断,Hp根除成功率较低,应该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根除成功率,避免扩大根除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