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通过对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在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及观察,分析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医治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经由门诊或急诊以2型糖尿病收入院的患者共120例,患者经检查符合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硬化的确诊标准,对所有患者行随机分组法,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的治疗均保证在糖尿病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给予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一个疗程(6个月)后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变化.结果 全部患者在经由临床不同方案治疗后,其血糖血脂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就两组患者数据对比而言,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餐后2h血糖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及颈动脉斑块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硬化进行临床治疗干预的医治效果明显,可进入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人群逐年增多,大血管病变为糖尿病主要死因,国内外将糖尿病等同于冠心病,其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现代医学主要应用降糖、调脂、抗凝等药物,疗效不令人满意。糖尿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对其大血管病变,目前中医多从病久夹瘀进行辨治,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究清热祛浊胶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湿热瘀阻证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证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浊胶囊内服,连续用药12周,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监测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3.3%,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有下降趋势,糖脂代谢、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均有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ET-1水平均有下降趋势,而NO、FMD则有所上升,以观察组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结论:清热祛浊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利于减轻湿热瘀阻证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糖脂代谢、胰岛素分泌,起到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pthy,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1-2],目前尚无理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门诊碘-131治疗GD伴巨大甲状腺肿大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34例甲状腺重量在70~200g的GD患者采用门诊碘-131治疗,给药剂量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因素,按照每克甲状腺组织碘-131剂量范围为2.96~4.44MBq(80~120μCi)来计算,每次的最大剂量男性为55.5MBq(15mCi),女性为48.1MBq(13mCi),随访时间为1~4a。结果 34例患者中一次缓解者19例(占55.9%),有一例患者经过4次治疗后得到有效缓解,所有的患者均能得到有效缓解。在随访中有3例(占8.8%)患者发生临床甲减。结论 门诊碘-131治疗GD伴巨大甲状腺肿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7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采用复荣通脉胶囊加西洛他唑片口服;对照组76例,单用西洛他唑片口服。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9.4%,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显效率39.5%,总有效率86.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TC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2组治疗后TC、T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基本无变化(P>0.05)。临床观察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7.
卵巢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 ,好发于幼女及青年妇女 ,它是一种多见的卵巢肿瘤 ,预后差[1] 。我们诊治 1例 ,随访 30余年 ,无瘤生存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14岁 ,未婚。腹部包块 5 0余天 ,明显增大 10天 ,于196 6年 3月 8日入院。入院检查腹部膨隆如足月妊娠 ,左下腹触及儿头大小包块 ,右腹有拳头大包块 ,皆有浮动感 ,无触痛。血象检查RBC 3 .8× 10 12 /L、Hb 9g/L、WBC 16 .8× 10 9/L ,N77%、L 2 1%、ESR 10 2mm /h ,入院诊断 :①右侧卵巢肿瘤 ;②结核性腹膜炎 ?于 196 6年 3月 12日在乙醚麻醉并局麻下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就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复荣通脉胶囊治疗,治疗20周后评价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大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步行受损问卷(WI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均无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血小板数量(PLT)大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峰值和血小板容积(PCT)无显著性变化(P 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及血小板参数,具有推荐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12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荣通脉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足背皮温与踝肱动脉指数(ABI),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以及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足背皮温、AB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TC、TG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90.
于文霞  苏献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64-2565
<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llin-resists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不仅对甲氧西林耐药,且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