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方法对地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地黄块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 2, 5, 6-四氢-1-甲基-2-氧代-4-吡啶乙酸(1)、5-deoxyantirrhinoside(2)、5-deoxylamiol(3)、去乙酰野芝麻苷(4)、栀子新苷(5)、genipin-gentiobioside(6)、genameside C(7)、6β-hydroxy-2-oxabicyclo [4.3.0] Δ8-9-nonen-1-one(8)、焦地黄素D(9)、焦地黄素E(10)、地黄苷(11)、sculponiside(12)、2-phenylethyl-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3)、毛蕊花糖苷(14)、红景天苷(15)、leucosceptoside A(16)、焦地黄苯乙醇苷D(17)、deacyl-martynoside(18)、焦地黄苯乙醇苷A119)、焦地黄苯乙醇苷B120)、3, 4-dihydroxy-β-phenethyl-O-α-L- rhamnopyranosyl-(1→3)-O-β-D-galacopyranosyl-(1→6)-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21)、1-(4-methy-2-furanyl)-2-(5- methyl-5-ethenyl-2-tetrahydrofuranyl)-propan-1-one(22)、2-methoxy-4-methylphenyl-O-β-D-apiofuranosyl-(1→6)-β-D- glucopyranoside(23)、rhamnopyranosyl vanilloyl(24)、syringic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25)、(7R, 8S, 7′R, 8′S)-4, 9, 4′, 9′-tetrahydroxy-3, 3′-dimethoxy-7, 7′-epoxylignan 9-O-β-D-glucopyranoside(26)、1-methyl-1, 2, 3, 4-tetrahydro-β-carboline- 3-carboxylic acid(27)、异直蒴苔苷(28)、直蒴苔苷(29)。结论 29个化合物包括9个环烯醚萜类(210)、11个苯乙醇苷类(1121)和9个其他类型(12229)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黄啶,化合物28242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4131524252728D-半乳糖胺诱导的人肝细胞HL-7702损伤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东北延胡索中白元胡碱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征  齐美玲  林莉  于德泉 《药学学报》1984,19(12):904-908
自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na cham et Schltd(罂粟科)块茎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苯菲啶类新生物碱。根据其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的分析以及共衍生物的制备,并与苯菲啶类已知物紫堇灵(corynoline)及其衍生物的光谱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了该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为(Ⅰ),并命名为白元胡碱ambinine,C23H27O6N,mp 218~219°,[α]D29—98°(c 0.11 CHCl3)。  相似文献   
63.
赤芝孢子粉三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陈若芸  于德泉 《药学学报》1991,26(4):267-273
自赤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孢子粉酸性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命名为ganosporeric acid A(1),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为Ⅰ所示。同时还分到四个已知化合物:ganoderic acid B(Ⅱ),ganodefic acid C(Ⅲ),ganoderic acidE(Ⅳ),和ganodermanontriol(Ⅴ)。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赤芝孢子粉中得到。  相似文献   
64.
自人工液体发酵生产的白磨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Armiilaria meilea(Vahl.exFr.)Quel.]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其中三个为原伊鲁烷型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2D-NMR和MS)分析,其中一个为已知物4′-methylmelledonal(Ⅰ),两个为新化合物即密环菌丑素(armillaritin)和蜜环菌寅素(armillarivin),其结构分别为式Ⅱ和Ⅲ。另外五个为已知物赤藓醇(D-erythritol),甘露醇(Dmannitol),杜鹃花酸(azclaic acid)、苔藓酸(orsellinic acid)和甘油醇-α-单油酸酯(glycerin-α-monooleate)。  相似文献   
65.
天然麝香抗炎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然麝香是雄性麝(Moschus mosohiferus L)的腺分泌物干燥粉末,有强烈香气,是珍贵药材。医学研究证明,麝香对中枢神经与心脏具有一定作用,并能降压,加强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兴奋作用还具有雄激素样作用及显著的抗炎作用。 天然麝香的化学成分,过去重点研究了其亲脂性部分,但对水溶性成分缺乏研究。我们发现麝香水溶性部分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并从中分出一个主要抗炎有效成分-麝香抗炎  相似文献   
66.
从海南萝芙木生产“降压灵”的母液中,分得一新的二聚体生物碱,命名为大斯配加春(macrospegatrine)。根据红外、紫外、质谱、氢谱及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结构为Ⅰ式(图1)。  相似文献   
67.
白花蒿素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菊科(Conpositae)植物白花蒿(Arlemisia factiflora Wall.)的花和叶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白花蒿素(lactiflorasyne)经光谱(UV,IR,MS,1HNMR,2DNMR,13CNMR)分析以及X-光晶体衍射解析确定其结构如(Ⅰ)所示。  相似文献   
68.
从光叶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f.var.fortunei(Phanchon)Rchd.)的根中共分出15个生物碱。其中绣线菊碱A(spiradine A)(1)是已知碱,本文报道新化合物碱Ⅳ(2)、碱Ⅸ(3)和碱Ⅺ(4)的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69.
藁本是常用中药,已收入中国药典,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等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湿痹痛,胃痉挛等。中国药典收载藁本(Ligusicum sinense)和辽藁本(L.jehelense)二种。另外新疆藁本(Conioseli-um vaginatum)为新疆地区藁本的代用品,广泛应用。所有上述藁本中的化学成分均未进行详细研究。本课题“常用中药藁本化学基础研究”是国家自  相似文献   
70.
于德泉  张璐  孙丽华 《中国肿瘤》2013,22(7):535-539
[目的]评价辽宁省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辽宁省A、B、C三类医院2001年和2009年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类医院诊治规范率由2001年的46.79%上升至2009年的53.27%,B类医院规范诊治率由2001年的33.51%上升至2009年的43.07%,而C类医院由2001年的3.31%下降至2009年的1.97%.[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是提高诊治规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