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发生ADR的病例信息,同时检索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中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致ADR的病例报道,统计分析ADR相关信息.结果:共计纳入ADR...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行骨科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和护理,如疾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指导、饮食和下肢活动、抗血栓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可减少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3.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倩 《黑龙江医药》1998,11(5):267-268
对200mg/100ml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用鲎试剂做了增抑试验及灵敏度试验,并用药典家兔法加以对照。  相似文献   
104.
于倩 《黑龙江医药》1998,11(2):92-92
本文探讨了银量法测定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时所用糊精溶液中加入三种不同防腐剂后的稳定性及其对氯化钠注射液含量的影响。结果,糊精中加入0.1%尼泊金的溶液,在二个月内稳定,加入0.25%苯酚,1%苯甲醇的糊精溶液一个月内稳定。三者对氯化钠注射剂含量的测定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玉红膏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方法:在古方记载方法基础上加以改善,制备玉红膏样品;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21批样品,色谱柱Sepax Bio-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8 nm,进样量:2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21批样品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玉红膏进行整体质量评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玉红膏的HPLC指纹图谱中21批样品(S1~S21)的相似度>0.940,通过PCA、CA和OPLS-DA,将21批样品聚成3类,S1~S7、S15~S21为第一类、第三类(2019年6月实验室自制、2020年1月实验室自制);S8~S14为第二类(源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并从10个共有峰中确定差异较大的3个共有峰,分别为3号峰(芝麻酚)、5号峰(甘草苷)、9号峰(左旋紫草素)。结论:建立的玉红膏HPLC分析方法简便、准确、稳定、灵敏,体现了玉红膏的整体化学成分特征,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也为经典名方发展为现代制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2017年舟山地区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地区三甲医院门诊收治的疑似流感患者1785例,荧光PCR法检测病毒分型。结果甲型流感病毒阳性例数峰值月份在7月-8月,乙型流感病毒阳性例数峰值月份在12月份。流感就诊百分率和病毒分离率高峰基本吻合。甲型流感病毒在0岁~10岁年龄组中的阳性率(8.57%),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7,P<0.01)。乙型流感病毒在0岁~10岁年龄组中的阳性率(63.93%),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34,P<0.01)。甲型流感病毒在男性和女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79%、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1)。结论7月、8月、12月份暴发季节的毒株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筛选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药效物质。方法:制备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样品(S1~S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SepaxBio-C18,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0 n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共有峰指认。结合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法,筛选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药效物质。结果: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共指认了8个共有峰,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峰2)、葛根素(峰3)、3′-甲氧基葛根素(峰4)、大豆苷(峰5)、染料木苷(峰7)、芒柄花苷(峰11)、大豆苷元(峰13)、染料木素(峰16);经聚类分析、PCA法分析发现,样品S1、S3、S4、S6、S8、S18、S19聚为一类,样品S2、S5、S7、S9~S17、S20聚为一类,对主成分1影响较大的有峰2、峰3、峰10、峰11、峰13,对主成分2影响较大有峰8、峰9;经OPLS-DA分析发现,峰4、峰3、峰2、峰16、峰13、峰11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8个成分,其中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芒柄花苷可能为葛根抗氧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中频导药仪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经腹妇科手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术后接受中频导药仪治疗,均在治疗后48 h内排气,恢复肠蠕动。结果接受中频导药仪治疗对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中频导药仪对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关键,护理技能操作是临床护理的基本技术,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1]。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实习工作,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