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贾志强  鲍春龄  东贵荣  邓鑫 《四川中医》2005,23(11):103-104
目的:研究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筛选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药物治疗相同,头穴透刺组采用百会透患侧太阳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TNF-α、N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头穴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头穴透刺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TNF-α、NSE的水平改善预后,头穴透刺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调节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2.
东贵荣  王钊 《中国针灸》1994,14(2):26-29
2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头穴针刺即刻效应同时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左、右侧及脑出血健侧三组之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出血瘫肢SEP总异常率为100%。表现P15以后波幅消失,峰潜伏期延长或波幅低平,而针刺即刻使SEP缺失波幅恢复,低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P<0.05-0.01)。与临床即刻效应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3.
张倩  白妍  东贵荣 《中国针灸》2005,25(10):686
廖某,男,22岁.初诊日期:2004年10月.患者因起居不规律,时常熬夜,自2002年3月开始出现白天倦怠嗜卧,但未引起注意,后症状逐渐加重,经常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每昼夜睡眠时间可长达18~20小时,持续3~4天,甚至1周,且反复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法对中风后痉挛瘫患者行走功能重建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例中风痉挛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阴阳调衡透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两项量表评分及步态分析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步态分析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肢步长、患肢步速、患肢步频、预承重期时限、摆动期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阴阳调衡透刺针法可有效缓解中风后痉挛瘫患者下肢异常肌张力增高,调节髋膝踝关节活动度,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COPD 急性加重期(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期间,AECOPD次数为(1.08±0.17)次,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为(1.04±0.16)次,分别较治疗前(2.30±0.29)次及(1.81±0.21)次有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1.59±0.18)次比较明显减少(P <0.05);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中医证候总积分(3.40±0.36)较对照组治疗后(4.50±0.35)明显改善(P<0.05);尤其是咳嗽、胸闷的改善(P<0.01);而两组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减少AECOPD次数,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6.
本组观察了45例正常人和70例不同舌象冠心痛患者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值。结果表明,淡白舌组血浆 6-keto-PGF_1α水平比正常组明显降低。紫舌(紫舌与紫斑舌)组血浆 TXB_2水平比正常组和淡白舌组明显增高。血浆 TXB_2/6-keto-PGF_1α比值,正常组与淡白舌组和紫舌组比较,以及淡白舌组与紫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淡白舌—紫舌的演变过程,血浆 TXB_2、6-keto-PGF_1α水平也有相应改变。认为 TXA_2-PGI_2平衡失调这一特点,似可作为舌诊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7.
地黄饮子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周围神经炎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饮子,方出宋·刘完素所著《宣明论方》。谓之治“肾虚内夺”所致风痱证之要方。笔者应用此方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三例,幸获卓效。她黄饮子,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石斛、麦冬、五味子、石菖蒲、远志、茯苓、肉苁蓉、肉桂、炮附子、巴戟天各等分。剂型冲剂。日服三次,每次15克。以生姜三片,大枣四枚,薄荷三分煎汁冲服。病例介绍: 例一:王××,女,18岁,学生。1978年10月6日初诊。半月前误服敌敌畏约10毫升,昏迷约一小时就医。经抢救脱险。病后第二天,自觉头晕,目眩,手足麻木,活动笨拙,尤以末端严重。一周后,双侧前臂、  相似文献   
78.
传统的刺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它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泻热、止痛、消肿的作用。临床应用太阳穴刺血疗法治疗眼疾、牙痛、头痛、等疾病,均获卓效。例1:张×,女,48岁,农民。1984年10月就医。半年前出现双眼疼痛,灼热感,怕日羞明、流泪。久经中西医诊治,以红眼病、暴发火眼施以针、药治疗未见好转。病情逐渐加重,以至两眼红肿、疼痛,不能睁眼视物。检查:眼睑红肿、睑缘轻度糜烂,分泌物较多,眼结膜充血、红肿。眼球结膜血管充血、扩张,血攀瞳仁。双眼两内眦红  相似文献   
79.
电针五脏俞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五脏俞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9例GB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药物组,观察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病程1年时的后遗症、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在病程6个月内的临床过程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高峰期持续时间前者比后者缩短(P<0.05).在1月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中药物组较针刺组减低(P<0.05).结论:电针五脏俞治疗GBS疗效肯定,与对照组相比高峰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0.
李某,男,49岁.2003年3月12日初诊.自述双下肢远端无力伴肌肉萎缩5年.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双下肢远端无力,以左足背伸为重,同时伴有双小腿前外侧轻度肌肉萎缩和麻木感.经外院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经营养神经、激素、免疫疗法等西药及理疗等病情无好转及明显进展,遂来我院寻求针灸治疗.查体:左足背伸I~II级,余下肢远端肌力Ⅲ~Ⅳ级,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胫骨前肌略萎缩,双足背、小腿前外侧痛觉轻度减退,胸12至腰1段脊柱向右侧侧弯.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均示双侧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双侧胫肌前运动单位减少,SCV、MCV减低,左侧M波未引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