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gA肾病(IgAN)是我国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现代医学对本病尤其是以血尿为主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IgAN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的情况,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东莨菪碱静脉滴注治疗60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IgAN患者,并设20例西药治疗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及尿Col-Ⅳ与LN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和降解基本平衡,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而不会引起肾小球的病理改变,该过程失衡会导致肾小球组织结构的破坏[1].一般而言 ,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数量、形态和位置相对稳定,合成基质的能力也较小,但当损伤因子和有害物质[2]刺激系膜细胞,使其活化增殖时,就合成和分泌大量基质成分,包括Ⅳ型胶原(Col-Ⅳ)和层黏连蛋白(LN),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局部突出的病理改变是固有细胞的损害和纤维化,纤维化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异常的ECM积聚.为此,我们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及尿Col-Ⅳ、LN进行了检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肾口服液对气阴两虚型CKD 2~3期HA、LN、PC-Ⅲ、Col-Ⅳ、Scr、BUN、eGF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保肾口服液。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改善中医症状、降低HA、LN、PC-Ⅲ、Col-Ⅳ、24h尿蛋白定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Scr、BUN、eGFR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肾口服液可降低24h尿蛋白定量、HA、LN、PC-Ⅲ、Col-Ⅳ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丘余良主任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丘主任认为本病当分期论治:急性期患者以风热伤络、血热妄行证为多见,治当以驱邪为要;慢性期则以湿热内阻、阴虚火旺、气不摄血证为多见,辨治当注意分清驱邪与扶正之主次;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血瘀贯穿于始终,因此活血化瘀当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5.
丘余良主任医师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不外乎虚实两端,虚因脾肾不足,运化、蒸化失司,湿浊内阻,久聚于脏腑;实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之品,或久处潮湿之地,湿浊侵袭,郁而化热成毒。治疗上祛邪与补虚应分主次,由于湿邪贯穿本病的始终,因此清热祛湿与健脾益肾当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6.
郑京  王智  阮诗玮  洪江准  吴竟  丘余良 《现代康复》1999,3(12):1474-1476
目的:探讨血、尿内皮素在慢性肾炎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正常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血内皮素(PET)和12h尿内皮素排泄量(UET)、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所有患FET、UET水平均升高,UET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ET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内皮素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尿内皮素比血内皮素更能明确反映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且能反映肾小管的损伤程度,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温疫论》理论视角下,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位、病性、传播途径、传染性、传变以及中医防治理念等7个方面详述了中医的认识,认为感受疠气和正邪多寡是发病之因,病位在肺与膜原,病性为寒湿、多有化热,且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从"力攻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谨防‘邪气复聚’、瘥后调理适宜"等5个方面提出了整体性的中医防治理念,强调"逐邪"为第一要义,二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三要调养正气,四要注意防范余邪、避免"劳复""食复""自复",五要做好瘥后调养、养阴清余热、顾护胃气。《瘟疫论》是一部疫病学专著,内涵丰富,认识全面,对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丘余良主任论治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经验。丘余良主任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水湿为标,脉络瘀滞贯穿始终。临床治疗应在补肾健脾、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基础上再加以辨证,进行分期、分证论治,在标本兼顾的同时又有所侧重,灵活遣方用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系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占优势沉积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发现IgA1与肾小球系膜细胞(MC)结合是具有特异性和相当的亲和力,引发MC增殖的分泌因子.而MC的增殖受到周期调控蛋白的调控,本文根据肾活检常规病理检查,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Kip1(简称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治疗后近期疗效的结果,以期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来探讨MC增生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我们相信更好的理解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机制必将能够导致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因此能够帮助更好地控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血宁0.5 g,一天3次,疗程3个月,并于观察结束时分别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治疗期间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100 IU/kg,每周2~3次。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方面比较,治疗组平均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2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改善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所致。治疗组在血清铁蛋白、血清铁上升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血宁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铁性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促进铁转运及利用,增加储备铁,降低铁耗竭,改善铁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