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患者 ,杨某 ,男 ,5 8岁。因“肝硬化 4年余 ,昏迷半天”入院。住院号 2 5 0 2 8。 1992年患者因胆结石行手术切除 ,术中曾输血 40 0ml。 1999年 2月因饮食不当后出现上腹部胀满伴肝区胀痛 ,无双目黄染及呕血黑便 ,去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 ,查抗 HCV ( ) ;B超示 :肝脏弥漫性炎性改变 ,脾大。上消化道钡透示 :食道 胃底静脉曲张。给予保肝等治疗后好转。但自 2 0 0 2年以后患者曾 7次出现反应迟纯、睡眠节律颠倒、言语不清、嗜睡、双手颤抖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均经治疗后好转。此次患者再次因便秘后诱发嗜睡、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症状入院…  相似文献   
72.
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门脉性肝硬化并腹水8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结石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选择:①LC+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②LC+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③ENBD+LC+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本组86例,经胆囊管途径取石1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或蛔虫、T型管引流64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3例,经胆道镜1次或数次取尽结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10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根据手术前患者彩超,腹部CT,胆道造影结果,选择二镜或三镜联合的方式治疗胆囊合并胆道结石,治疗效果安全可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保证了让大多数患者得到适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脂质运载蛋白2(LCN-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p38 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以LCN-2不同质量浓度(0,5,10,20μmol/L)及不同时间(0,24,48,72 h)作用HUVEC,CCK-8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ELISA测细胞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比色法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测HUVEC中p-p38 MAPK、Bax、Bcl-2蛋白表达;分别加入10μmol/L姜黄素和25μmol/L SB203580观察姜黄素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N-2可显著抑制HUVEC增殖,上调HUVEC内Bax/Bcl-2蛋白比率而促进细胞凋亡,诱导HUVEC分泌MCP-1及IL-6,增加LDH活性(P0.05);与LCN-2组比较,姜黄素及SB203580均可显著减轻LCN-2诱导的HUVEC增殖抑制,下调Bax/Bcl-2蛋白比率而抑制HUVEC凋亡,减少LCN-2诱导的HUVEC分泌MCP-1及IL-6,降低LDH活性(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p38 MAPK通路,减轻LCN-2诱导的HUVEC损伤。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辽宁省大连市2000~2006年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态性及遗传关系.方法 采用PstⅠ/MseⅠ型内切酶,选择9种引物组合对30株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AFLP分子分型.结果 30株不同来源的伤寒沙门菌分为29个AFLP基因型,呈现丰富的多态性.结论 AFLP技术是一种兼具有效性和效率性,适用于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镜分级、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7.
15只山羊在模拟4000m高原减压24h,然后放血引起出血性休克,获得结果如下:(1)失血期血压(BP)、心输出量(CO)、pH值均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增高.(2)注射生理盐水对失血期羊的BP、CO、pH值无明显影响,输血输液后羊血浆中LPO明显增加,动物存活时间7.38±7.98h;(3)注射维生素C可使休克动物BP、CO及pH值明显增加,LPO和GSH-Px活力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明显增加,回输血输液后,CO、pH、LPO恢复正常,活存时间20.99±6.08h.以上结果提示氧自由基可能在出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对高原出血性休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云南省近10a儿童川崎病(KD)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云南省川崎病发病、分布、流行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采用日本-中国KD流行病学调查表对云南省136家设有儿科的县级以上医院,于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0a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进行填表调查。每5年进行1次,共进行2次。结果反馈调查信息共130家,调查表回收率95.6%,15个地区47家医院共报告KD患儿1662例;云南省儿童KD发病率1997年为0.351/万,而2006年达1.36/万,平均0.651/万;男女比为1.58:1.0;发病年龄2个月~14岁,5岁以下患儿占74.19%;患儿多集中于城市,但农村患儿有增加趋势;共11个少数民族,其患儿占6.4%;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高峰季节;临床症状以发热5d以上最为常见;急性期冠状动脉改变为20.64%,其中冠状动脉扩张占冠状动脉改变的82.5%,冠状动脉瘤占17.5%,急性期无死亡病例,再发率为0.36%。结论云南省KD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省内有明显的区域分布,高寒地区无病例报道;发病年龄5岁以下儿童居多,性别分布和冠状动脉损害与国内部分省市相近;KD冠状动脉病变已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期早期诊断治疗是避免发生后遗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有关中草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不断出现,其中尤以含马兜铃酸(AA)的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最为多见。由AA所导致的肾小管损害和肾功能衰竭多为不可逆转的,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2001年美国FDA宣布禁止包括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等10多种中草药的进口,在国际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中草药的肾毒性作用,对指导临床用药和中医药走向世界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消风Ⅱ号胶囊对去肾上腺与非去肾上腺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作用,探讨消风Ⅱ号胶囊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去肾上腺与非去肾上腺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于第7d开始灌胃给予消风Ⅱ号胶囊,连续21d。测量大鼠足肿胀度,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消风Ⅱ号胶囊对去肾上腺AA大鼠佐剂注射侧肿胀度抑制率为9.6%,对另侧后肢因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足肿胀抑制率30.8%,可减轻大鼠的耳部红斑、前肢和尾部病变的损害。病理组织学显示大鼠关节水肿减轻,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滑膜增生受到一定抑制,但其作用低于非去肾上腺AA大鼠。结论:消风Ⅱ号胶囊不仅有一定的皮质激素样作用,同时也可通过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