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73篇
  免费   5522篇
  国内免费   3656篇
工业技术   53851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683篇
  2022年   1756篇
  2021年   2168篇
  2020年   1637篇
  2019年   1100篇
  2018年   1154篇
  2017年   1354篇
  2016年   1151篇
  2015年   1929篇
  2014年   2477篇
  2013年   2924篇
  2012年   3746篇
  2011年   3844篇
  2010年   3639篇
  2009年   3713篇
  2008年   3776篇
  2007年   3695篇
  2006年   3223篇
  2005年   2646篇
  2004年   1916篇
  2003年   1198篇
  2002年   1161篇
  2001年   1087篇
  2000年   901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为了满足低成本建设5G广覆盖网络的需求,需要提前研究低频3G、4G网络向5G重耕的最佳方案。在没有进行重耕,因而没有理想的低频5G测试环境的情况下,采用理论分析的手段进行重耕后的覆盖能力估算。以未来L900重耕用于5G广覆盖为例,探讨了链路预算的关键设定、模型选择等问题,并通过多个本地网实际测试数据间接验证估算结果的合理性。所得结论已实际应用于某大运营商对全国900 MHz网络的规划方案,对于指导网络重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面向覆盖和感知的6G网络演进及重耕提供了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952.
针对电力线通信(PLC)和射频(RF)无线通信混合传输的室内通信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角度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AI-CSI)的能效优先传输方案。首先,Wi-Fi无线网络和PLC网络分别作为主网络和次级网络,并且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来提高频谱效率的情况下,建立次级网络总能效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其次,为了求解该问题,通过基于AI-CSI的迫零波束成形方法,获得波束成形权矢量,并进一步提出Dinkelbach与拉格朗日乘子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进行最优的功率分配。最后,计算机仿真结果不仅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而且分析了中继天线数和用户个数等典型参数对系统能效带来的影响,从而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53.
针对点云配准时受原始位姿局限及配准效率、鲁棒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曲率信息的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将海量点云进行重心邻近点体素下采样,采用融合曲率信息的提取算法提取特征点;其次,通过三维形状上下描述符进行特征描述并利用改进的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进行粗配准;最后,在具有较好位姿的情况下采用Symm-ICP进行精配准。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不同位姿的点云数据均保持较高的配准精度。本文提出的算法配准效率优于其他算法,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54.
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在电动汽车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原副边线圈相对位置错位,这会导致系统效率下降、线圈过流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带大中继线圈的三线圈磁耦合器结构用于提升系统抗偏移能力。结合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分析了影响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了不同补偿参数下三线圈磁耦合器传输性能以及不同偏移程度下两线圈和三线圈的互感和损耗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了含大中继线圈的三线圈磁耦合器在提升抗偏移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两线圈和三线圈切换的具有强抗偏移能力的磁耦合器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并研制了线圈尺寸为400 mm×400 mm的磁耦合器样机,实验结果表明在偏移尺寸达到线圈尺寸50%、输出功率为3 kW的情况下,磁耦合器效率可达95 %,相比传统两线圈磁耦合器效率提升5 %。  相似文献   
955.
针对传统电导增量INC(incremental conductance)算法在跟踪最大功率点的过程中无法兼顾跟踪速度与稳态精度的问题,以及传统变步长算法在光照变化时容易发生误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变步长INC算法。光照强度变化较大时,利用负载曲线与I-V特性曲线的工作原理,在暂稳态和非稳态下都可以根据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采样电流的变化,自适应调节跟踪速度;光照强度变化较小时,能够根据输出电压与功率的变化自适应减小步长,提高稳态精度。追踪速度是传统算法的9.3倍,是现有变步长算法的4.2倍,有效减少了光照强度变化带来的功率损失。  相似文献   
956.
针对配电网非有效接地系统长期存在单相接地故障消弧的难题,现多采用附加有源补偿和消弧线圈相结合的方案对接地故障电弧进行抑制,而有源补偿系统的控制策略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消弧的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有源消弧的实现方案,分析了采用注入电流方式的有源消弧的原理,采用三级联多电平H桥的有源补偿的拓扑,优选了代价函数,设计了基于预测控制的有源电流消弧闭环控制系统方案。该方案较PI控制策略的有源电流消弧闭环控制系统具有无需进行参数整定,即能实现对多次谐波电流的精确追踪,能进一步实现对接地电流的有效补偿。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均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案能够更加有效的抑制接地故障电流,满足不同场景下可靠消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7.
刘丹  朱鸿泰  程虎  桑贤侦 《激光与红外》2023,53(11):1778-1784
图像融合是将多幅图像中有用或互补信息整合成一幅图像的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滤波多尺度分解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在传统的引导滤波图像融合算法的基础之上,利用双引导滤波器代替均值滤波器将源图像分解为小尺度纹理细节、大尺度边缘和基础图像;直接利用纹理细节及边缘层图像构建显著性映射图,用其代替额外的特征提取操作,可很好地突出源图像显著性信息的同时大大降低算法复杂度;利用显著性映射图、Sigmoid函数构造权重图,将源图像中具有视觉意义的信息注入到融合图像中;利用色彩模型转换融合方式,可更好保留图像的色彩信息。定性和定量实验结果证明,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引导滤波的图像融合算法,本文算法的融合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58.
设计了3类8种二极管侧面泵浦结构,构建了相应的泵浦光学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结构下的吸收效率和矩阵元素标准差。首先,在给定泵浦总功率、芯片间距、掺杂浓度等前提下,随着泵浦距离在0~5 mm内递增,8种泵浦结构中激光晶体的吸收效率呈降低趋势,矩阵元素标准差也逐渐减小,其中部分结构在近距离(0~0.3 mm)泵浦时矩阵元素标准差变化程度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泵浦距离处于近距离区间。其次,在相同结构参量下,随着晶体掺杂浓度在0.6%~1.0%内增加,激光晶体的吸收效率提高,同时,掺杂浓度提升也是造成截面中心峰值降低或半径方向上光场凹陷的原因。因此,掺杂浓度和泵浦距离的匹配将是提升半径方向上均匀性分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59.
为了准确检测煤样的各种元素含量、灰分和发热量等工业指标,提出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煤样的光谱强度信息采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元素分析技术,通过高能脉冲激光聚集在样品表面,分析等离子体释放出的元素谱线信息,得出样品元素含量和组成。而光谱信息采样的延迟时间是光谱检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为了研究延迟时间对煤样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强弱的影响,提出了通过连续背景强度变化和相对标准偏差计算来判定测量煤样的最佳延迟时间。本研究选取山东济南众标科技有限公司的三种标准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测试使用Nd∶YAG脉冲激光器,波长为1064nm。对于煤质的检测,采用AvaSpec Dual型光纤光谱仪,光谱探测波长范围为两通道195~467nm和615~973nm。延迟时间为247~252μs对三种标准煤样ZBM100、ZBM101、ZBM104的光谱信息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光谱信号强度和连续背景强度随延迟时间变化的关系,判断出247~252μs范围内的最佳延迟时间。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连续背景强度快速衰减,在250μs时,连续背景强度和光谱信号强度分别衰减到延迟时间为247μs时的30和50。其次通过在不同延迟时间下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判断出标准煤样样本中Al、Si、Fe三种元素最佳延迟时间为247μs、248μs、249μs所对应的标准偏差达到最小值,得到因选用标准煤样对象不同其相对标准偏差对应元素的最佳延迟时间也会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标准煤样ZBM100、ZBM101、ZBM104的光谱强度在247~252μs的最佳采样延迟时间为250μs。此实验研究结果,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探测和分析煤质检测的最佳延迟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0.
余翔  程士龙  段思睿  王子怡 《电讯技术》2023,63(9):1315-1321
针对民航空地通信数据丢失率高、吞吐量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丢包感知负载均衡(Packet Loss-Aware Load Balancing)的分配算法。在空地多链路通信中,每条链路的数据损失率随着链路状态与传输环境等情况实时变化。该算法通过控制每次空地通信中数据流的分割比率,动态分配给每条链路不同大小的数据流,使每条链路的传输损失率趋于相近,提高了空地通信系统吞吐量并减少了数据传输损失,以应对空地通信中丢包率高与吞吐量低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数据传输损失率和吞吐量上都优于现有的多链路子流分配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