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培养目标和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拔尖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夯实基础、探索前沿;软硬结合、虚实相融;中英对照,兼顾效率”的多维一体教学模式,介绍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最后通过量化分析说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2.
改进净化和过滤铝液的方法,减少了电工圆铝杆中的夹渣,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风沙对于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冲蚀作用亟待研究,但由于模拟风沙环境受限而使研究受限。为此,设计了一套模拟挟沙风冲蚀实验装置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LC为核心控制器,结合多步进电机控制和人机界面设计开发,实现了3台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控制以及转速调节控制。该装置中,步进电机带动螺旋推进器转动,实现沙子的输送。实验证明,在不同的转速下,该控制系统能够将沙箱内的沙粒按照设定速度,均匀输送至冲蚀装置的混合加速管中,实现了挟沙风含沙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4.
计算机单机的安全问题已经非常重要,而BIOS的安全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PC机中BIOS的安全问题,对EFI/UEFI做了简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可信UEFIBIOS的定义,针对BIOS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可信平台控制模块(TPCM)在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中建立信任链的方案,并对可信UEFIBIOS执行流程及信任链传递流程进行了分析,解决了BIOS信任链传递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风沙环境下前缘受损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载荷变化,基于有限元法对受损叶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载荷、不同冲蚀程度以及不同材料对叶片的应力、位移、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冲蚀程度在0 mm×0 mm至1 mm×1 mm之间,冲蚀的深度和厚度对叶片应力的影响较小;叶片材料密度增大,风轮的转速增高,对叶片的应力影响较大;提高风速虽然使叶片气动载荷增大,叶片整体应力增大,但是应力趋势变化不明显;冲蚀程度增大对叶片位移影响较小;提高风速或者提高风轮转速会使叶尖最大位移增大,同时材料密度大的叶片位移更大;在叶片的前3阶模态分析中,冲蚀程度对叶片影响极小,在第8阶模态中,随着冲蚀程度增大,叶片的固有频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6.
以呼和浩特市某地Venlo型玻璃光伏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COMSOL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瞬态模型,模拟研究直线型、交错型和棋盘型三种光伏组件布置方式下温室温度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地区建造光伏温室选用棋盘型光伏组件布置方式冬至日室内平均温度最高可达4℃,明显高于其它布置方式,考虑北方地区温室冬季温度需求,棋盘型排布方式为最优排布方案;如考虑温度场均匀情况,棋盘型温室在水平方向温度分布最不均匀,而夏季直线型最为均匀,冬季交错型最为均匀。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究制冷剂在多孔铝扁管内的冷凝传热特性,采用实验方法对 R410A在多孔铝扁管内的冷凝传 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冷凝温度分别为47、40和30℃,单位截面质量流率在200~600kg/(m2·s)。给 出了实验 测 试 结 果,并 采 用 公 开 发 表 的 学 术 文 献 中 的 模 型 与 这 些 实 验 测 试 结 果 进 行 了 对 比。 Müller- Steinhagen和 Heck模型预测压降的精度最高,它预测93.3%测试点的偏差在±20%之内,预测100%测试点 的偏差在±30%之内。Koyama等模型预 测 传 热 系 数 的 精 度 最 高,它 预 测 93.3%测 试 点 的 偏 差 在 ±10%之 内,预测100%测试点的偏差在±20%之内。  相似文献   
28.
为评估制冷工质和管材及管径对强化管的冷凝传热影响规律,采用实验方法对R410a和R22在内螺纹管内的冷凝传热进行了测试。所采用的管外径包括7 mm和9.52 mm,管材料包括铝和铜。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为47℃,质量流速为200—400 kg/(m2·s),入口干度从0.1—0.8变化,出口干度比进口干度低0.1。研究结果表明,波状分层流和环状流的转变干度介于0.4—0.5之间。R22的冷凝压降显著高于R410a,且压降增速快于R410a;当干度介于0.2—0.4时,R410a和R22的冷凝传热系数较为接近。干度与PF呈负相关关系,干度的增加并没有带来PF的改善,R410a和R22的PF比较接近。7 mm铜管和铝管管壁导热热阻与制冷剂冷凝热阻之比小于2%,制冷剂侧冷凝热阻占主导地位;管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远高强化表面结构,随着管径的减小,剪切力和表面张力逐渐取代重力,成为主导力,有利于去除和稀释底部的液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