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在小规模工程项目中如何用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和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模块化编程相结合的方法设计间歇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软件,为开发间歇过程控制系统软件提供一种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粮食储存中温度参数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的粮食温度预测模型,选取影响粮食温度的10个因素(仓外温度、仓外湿度、仓内顶温度、仓内中心温度、仓内底温度、仓内顶湿度、仓内中心湿度、仓内底湿度、仓内氧气浓度、粮食湿度)作为输入参数,分析后输出粮食温度。经验证,GA-BP模型具有比传统BP神经网络更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效果,在粮温预测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文中对具有死区输人特性的一类Hamrnerstein系统提出了网络预测控制方法。此方法借鉴广义预测控制的思想,首先对Hammerstein模型的线性部分,求得中间变量的预测值,并通过对死区求逆得到控制信号的预测值。在被控对象的缓冲区中选取最靠近当前时刻的控制输入预测值作为当前的控制输入,以用来补偿网络诱导时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了广义预测控制之后,系统的响应速度明显提高。证明广义预测控制可以很好地补偿前向以及反馈通道的诱导时延。  相似文献   
14.
吕春豪  郭利进  陈东旭 《电子科技》2012,25(12):90-92,99
以MC9S12DG128为主控单元、MM908E622为后视镜单元,采用单主多从的总线控制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汽车后视镜控制模块。主控单元以单片机MC9S12DG128为核心,通过LIN收发器MC33661实现对总线数据的收发,同时将液晶触摸信号转换为LIN指令以达到对后视镜单元的整体控制。后视镜单元以MM908E622作为从单元控制器,内置LIN收发器和电机驱动电路,具有优异的调控能力,适用于控制汽车高端后视镜。设计中体现了汽车车身电子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在汽车工业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油料产量预测方法精度低、需求数据量大的问题提出误差反传(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该模型的权值和阈值,从而提高收敛速度以及预测精度.经历年油料产量及其相关数据训练测试,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为油料产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有参考价值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基于DSP的移动机器人驱动系统,该系统通过DSP发出PWM信号控制电机,并采用CPLD扩展DSP外部传感器接口。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可靠,为下一步关于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算法研究提供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某废次钠污水处理项目为背景,介绍了西门子S7-300 PLC软冗余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完成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和网络构架设计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软冗余技术的实现方法.在工业园区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软冗余控制技术,在确保系统可靠、稳定运行的同时,降低了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指出现场总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以太网进入工业现场的主要技术瓶颈,结合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阐述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分析未来工业三层控制网络的层次架构。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稳定剂间歇过程生产项目为例,介绍如何用组态软件将常规功能模块的组态及显示画面的组态有机地鲒合起来,实现间歇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配方管理,降低间歇过程多配方产品生产复杂的数据管理.生产应用证明了科学的配方管理对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降低质量事故的发生,减少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 building)同时定位和地图创建实现方法。改进方法让机器人大约行进10步完成基于局部已创建地图下的粒子滤波定位后,再利用激光传感器探测环境并更新创建的地图;同时在利用粒子滤波定位时,使粒子只分布在由航位推算法得出的机器人位姿附近,从而可有效地减少粒子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的粒子滤波SLAM 算法比较,改进算法提高了机器人SLAM过程中定位和地图创建的精度和实时性,并为移动机器人在室外未知环境同时定位和地图创建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