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固定结构的气体喷射器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有喷射器原理的装置在很多领域上应用,其一般设计早已被人们所掌握,但对如何提高其效率的研究不太多。经过大量经验和计算研究和计算研究,探讨出影响喷射器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在喷射器结构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喷口在吸入管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喷射器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喷射器效率最多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22.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节能》2007,26(11):47-49
介绍了表面蒸发式空冷器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表明该设备与其他的换热设备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既节省了占地面积,又节约了运营成本;这种设备将水冷与空冷、传热与传质过程相结合,传热过程既有显热传热又有潜热传热,传热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3.
面对当今世界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在世纪之交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并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鞍山钢铁学院根据自身办学规模和特点 ,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 ,即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具有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不仅要在设置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获得 ,而且还应通过实践环节深入吸收。作为实验教学环节 ,通过组织实验、设计应用、测定采样、数据处理、讨论…  相似文献   
24.
一、热工学在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热工学(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和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能量的合理有效利用的一门学科,涉及到自然界和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如宇航、通信、冶金、地矿、机电、交通、建筑、化工、农林、仪表等领域无一不存在热现象及其技术问题。有时它在某一领域的技术进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微电子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散热、微型电机的冷却、微细材料的加工、航天器热控制等,必须应用微细尺度传热传质理论来解决。各项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热工学理论不断完善;反过来,它又成为各个工程技术领域发展的必要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25.
纯氧燃烧及其天然气—纯氧燃烧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邢桂菊 《工业炉》2002,24(1):1-5
纯氧燃烧技术由于具有理论火焰温度高 ,排气量和NOx 排放大幅度减少 ,燃料节约率大大提高以及缩小设备尺寸等诸多优点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受到重视 ,发展很快。本文着重介绍了日本关于天然气 -纯氧燃烧特性的研究成果 ,借以引起国内同行对纯氧燃烧的重视 ,它对于正在蓬勃兴起的高温空气燃烧 (HiTAC)技术的研究应用 ,特别是在高温低氧燃烧器设计方面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6.
方形孔道辐射多孔体的辐射角系数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辐射多孔体的辐射传热特性,采用微分法对方形孔道辐射多孔体的辐射角系数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27.
着重介绍了在冷态实验条件下,用5孔测压探针和能谱分析法,对热风炉自身预热式陶瓷燃烧室的速度场,浓度场进行的测量与确定,从而可定量地确定各种温度条件下空煤气的混合状态。试验表明,其结果可为合理的燃烧器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邢桂菊 《节能》1994,(2):3-5
本文介绍了当今日本在冶金工业炉以及其它方面对多孔辐射壁的研究、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9.
低压加热器是从汽轮机的中后级抽出的部分蒸汽来加热凝结水以提高汽轮机效率的给水加热设备。武钢鼓风车间通过对原有的低压加热器进行改造并投运,提高了凝结水回水温度及冷凝器真空,减少了汽耗量,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以高炉热风炉输入管路为背景,按1:120比例建立了有多个90°转弯和一个文氏管的水力模型,考察了不同入口流速激励下管路共振和极限共振时频率与功率谱特征,得到了极限共振时主要频率的功率值是共振时的上千倍及是非共振时上万倍的测量结果,以及共振、极限共振的主频幅值与管流速呈e指数变化规律。指出当主频幅值在能级跃迁以下的共振是可以控制和利用的,而当主频幅值出现能级跃迁的极限共振会对工业管路造成致命的破坏。同时利用CCD系统观察了管路激振区域内流体漩涡结构的急剧变化,流动显示证明,加大管流入口流速,促使管内湍流激化,而湍流中漩涡的生成和脱落是诱发共振及达到极限共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