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赵赟  贾艳敏  王瑞  王佳伟 《钢结构》2019,34(7):75-79
自振频率的研究对连续钢箱梁尤为重要,为了研究影响三跨预应力连续钢箱梁自振频率的因素,以模型试验结果为基础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前两阶自振频率及振型;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三跨预应力连续钢箱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和模型试验的模态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故用该有限元模型分析预应力钢束张力大小、附加质量的大小和边跨与中跨的跨径比对三跨预应力连续钢箱梁前5阶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其造成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2.
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量的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设置三组不同水灰比试验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聚丙烯纤维对强度提高作用不明显。水灰比较大时,两种纤维混凝土强度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3.
对湿度的精密监测关系着一些潮解材料的保存,电子仪器的测量精准度等各个方面。高性能湿度传感器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用途。湿度敏感材料包括介电材料、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等。作为一种特殊的含有自发电极化的介电材料,铁电材料在湿敏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理论上,铁电材料的电极化对于表面的极性水分子具有强的吸附作用,同时,表面附着的极性水分子也可以反过来影响铁电材料的铁电极化、介电、电阻抗等性能。因此,铁电材料在高性能湿敏传感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铁电湿敏材料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综述了铁电湿敏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详细总结了铁电材料湿度传感的物理机制。将铁电湿敏材料按类别、性质分为铁电纳米、铁电陶瓷、铁电薄膜、铁电单晶四大部分,分别综述了它们湿敏特性的研究进展及影响湿敏性能的各种因素,以期为未来新型铁电材料的湿敏研究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4.
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例,探讨了应用型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提出了对导师的要求,指出研究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可以培养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研究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是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建立两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矮肋T梁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试验,并通过分析和总结试验数据,得到钢绞线应变与荷载的关系以及中性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6.
57.
以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斜交箱梁桥为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不同斜度的三维实体模型,对其横向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施工阶段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支点截面和跨中截面的横向应力分布规律,以期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以CFG桩承载力试验数据为基础,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了CFG试验桩的三维仿真模型,将模型数据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对CFG桩受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CFG桩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提供,荷载从上向下传递,桩底反力占总荷载的比例小于10%。  相似文献   
59.
根据试验桥梁的实际情况,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桥梁上部结构的三维仿真模型,将模型数据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析连续异形斜梁桥的横隔梁对梁体弯矩分布和截面变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异形斜梁桥由于横隔梁的存在对跨中弯矩折减的影响显著,使纵向弯矩分布更为均匀。斜梁桥的跨中截面变形有横隔梁存在时分布较均匀,但不明显。横隔梁对跨中截面变形仍然有折减作用。  相似文献   
60.
通过松浦大桥南岸跨堤段箱梁温度分布试验,观测了一年中不同时间箱梁各测点的温度数据。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不同时间箱梁竖向温度梯度模式。5月份箱梁温度梯度最明显。并将5月份箱梁竖向温度梯度与规范值对比,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