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4-氨基-N-(2-吡啶基)苯磺酰胺为起始原料,经过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柳氮磺胺吡啶,通过控制偶合反应的p H,减少了副反应,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析晶溶剂、析晶温度等因素对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收率85%,纯度98.9%,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22.
杨浩  王强  孙汇宇  刘洋  蒋志斌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11):119-121,178
轮胎打磨机是轮胎翻新的核心设备,主要负责对废旧胎体进行全方面的打磨,其打磨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翻新轮胎的质量.为了有效实现废旧轮胎全方位高效均匀打磨,利用液压传动及UG软件仿真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废旧轮胎胎体打磨机结构设计,其中在轮胎夹紧装置处实现了创新,借鉴伞骨张合原理实现对轮胎大小的调节.相比传动打磨机构,设计产品可实现胎体、胎面与胎肩全方位匀速均匀打磨,可有效提高胎体打磨质量和打磨效率,大大减少工人的工作强度,为轮胎翻新企业胎体打磨技术提升和设备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
蒋志斌 《应用化工》2013,(3):495-496
针对在不同溶剂中,在不同条件下生成高纯氰酸钠的质量分数和产率,寻找制取产品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二甲亚砜适合作为工业化生产高纯氰酸钠的溶剂,在温度约138℃,反应时间8 h左右,反应物尿素与Na2CO3的物质的量比为2.47~2.52∶1的条件下,生产出质量分数为96.90%以上的氰酸钠产品。  相似文献   
24.
从化工过程开发课程的特点及其在化工学科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化工过程开发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增加过程开发典型案例,开展学院与企业中试车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校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以岩心观察、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测井相分析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的分析,对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上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微相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中区上克拉玛依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S5^2-2单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三角洲前缘泥等微相为主;S5^2-1到S5^1-1单层、S4砂组和S1砂组各单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溢岸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为主.  相似文献   
26.
针对我国油田水含量日益增高的现状,泡沫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液流改向作用,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对泡沫的封堵特性和液流改向作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泡沫的封堵特性,并考察了泡沫的液流改向作用及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泡沫具备良好的封堵特性,可在适宜条件下实现有效封堵。回压越高、气液体积比越大、岩心渗透率越大、泡沫注入速度越低,泡沫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越大,泡沫的封堵越强。对于渗透率级差为5.56的非均质油藏,泡沫具备液流改向作用,可以对高渗层选择性封堵,使后续注入水进入低渗层驱出残余油,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达28%。  相似文献   
27.
醇镁还原体系一步法制取对氯苯胺是一种新方法。实验研究发现,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时间4 h.对氯硝基苯与镁粉的最佳摩尔比为1:3,反应的产率为80%。  相似文献   
28.
用发生氢为动力,使浓缩砷样在锌柱内与大量新生态氢连续接触,砷化氢以Ag~+-PVA-Et OH-H_2O为吸收液,在λ_(max)400 nm处进行吸光度测定;砷在0~1.8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线方程为A=0.01892+0.1270C(mg/L)。  相似文献   
29.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对区内大量岩石的常规、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认为,沉积和成岩是控制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沉积作用是基础,不仅控制着主要储层的大致分布范围,而且影响后期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是关键,须家河组砂岩经历的压实压溶作用、钙质胶结、石英次生加大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原因,绿泥石胶结对储层质量具有双重作用,早期的胶结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原生孔隙,而随着绿泥石胶结物的生长又会导致原生孔隙的破坏;溶蚀作用则是次生孔隙形成改善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0.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克上组属断层控制的中孔中渗砾岩油藏,目前处于"双高"开发阶段,为缓解层内、层间矛盾,找出剩余油富集区域和成因,开展了精细剩余油研究工作。首先综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采收率标定,宏观上确定剩余油整体规模,在此基础上分别借助水淹层解释、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手段进行精细剩余油研究,最后总结出剩余油类型和分布特点,为下一步综合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