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一种改进型多线程机制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数据采集实时性要求较高和数据处理延时较大之间的矛盾,研究了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环境下的多线程机制和相关的数据保护机制。并对传统数据采集多线程机制进行改进,除了为数据采集任务创建线程外,单独为每一路数据通道创建独立的线程用以处理该通道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多线程机制更加适合数据处理耗时较长、数据通道多、实时性要求严格的系统,能显著提高系统实时性和软件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2.
基于CP2200芯片的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以太网控制器体积大、接口电路复杂和实现难度大等问题,文章采用体积小、功能强大的CP2200作为以太网的通信接口控制芯片;以温度/压力监测系统为背景平台,介绍CP2200的功能和以其为核心的以太网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经实验测试表明,在温度/压力监测系统使用CP2200设计的以太网控制器后,能很好地实现网络远程登录对温度和压力实时监测的功能;因此该以太网控制器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实时多任务机制在单片机系统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操作系统实现多任务机制的原理入手,首先介绍了单片机实时多任务机制的实现方法,并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程序结构。然后提出了该机制的2种实现策略:基于定时中断和外部中断,详细阐述2种实现策略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实验设计一个MCS-51单片机的应用系统验证了这种结构模块清晰、调度灵活。  相似文献   
34.
为了减轻飞机配电系统的重量,增强直流负载的工作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设计实现了一种分布式的直流配电系统。采用PLC作为主站,以MCU为核心的开关控制器作为从站,主-从站之间采用DCON协议,通过RS485总线实现信息交互。系统的人机界面上集中了所有供电设备的控制开关和运行信息,便于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35.
针对传统PID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整定不良﹑性能欠佳和对运行工况的适应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模糊PID与基因演算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对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优化,使其更加合理。依托TMS320F2812强大的软件处理能力和硬件支撑,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中,并对转速和相电流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PID方法相比,有效地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一种以PLC为核心控制器,Lab-windows/CVI编写的实时监控操作软件的,飞机发电机电负载控制系统,阐述了系统工作原理,并对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7.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以声学和流体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了次声波传感器产生和接收次声波信号,使用流量计测量管道两端流量的大小,经过C8051F121单片机A/D转换和数据处理后,再与上位机及时进行串行通信,以达到数据交换和显示的目的,从而实现PC机对检测装置的实时监控,由此便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DSP控制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稀土永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起动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反电动势确定转子位置的方法,并给出了实际的位置检测电路。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一种综合油泵试验台,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出航空油泵的工作情况,把所测得的数据实时传输并显示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报表生成,并通过打印机打印报表。  相似文献   
40.
针对凝析液回收过程中的特殊性,设计了一种以凌阳SPMC75F2413A为核心的凝析液回收自控系统。该系统利用DDS技术在单片机上合成SPWM,通过调节V/F来控制回收泵的输液速度;通过控制电伴热的工作状态,使凝析液的温度维持在10—40℃;并由显示模块输出凝析液当前温度;通过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硬件的配合完成与上位机通信。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