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元生  蔡少虬 《煤矿机械》2012,33(3):142-144
针对筒辊磨的运行原理和振动特征,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工具LabVIEW并结合传感器、信号调理设备、数据采集卡等硬件,设计了一种能对筒辊磨振动信号实时测量与分析的虚拟仪器系统,实现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存储等功能。  相似文献   
72.
73.
模具数控加工作为模具数字化制造的最重要一环直接影响模具制造工期长短和质量优劣.文中以提高模具型腔数控加工高效性为目标,针对模具型腔数控加工的数控机床、刀具系统、走刀方式、切削用量、CAD/CAM软件智能化等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4.
为了更直观地研究钢管混凝土构件中钢管和混凝土对整体抗弯刚度的贡献,进行了5根矩形钢管混凝土简支梁的受弯试验,并结合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刚度叠加理论中的折减系数进行研究。发现矩形和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对整体抗弯刚度的贡献优于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中的混凝土。最后,根据回归结果讨论了几个常用规范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5.
为提高数控机床运行稳定性和生产效率,设计满足自动装卸工件作业的机器人制造单元控制系统。分析了制造单元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以SIMATIC S7-1200 PLC为控制器,通过ProfiNet协议远程控制机器人与数控机床协调作业的自动控制方案,完成主要设备和I/O模块选型、I/O信号分配。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要求,编写机器人和PLC控制程序,完成ABB IRB120机器人与SINUMERIK 828D加工中心信息交互,实现在CNC加工过程中自动装卸工件辅助作业。机电联调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满足CNC加工自动装卸作业要求,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6.
王元生 《功能材料》1999,30(1):40-42
用透射电镜对具有不同厚度元素层的Ag/Ni超晶格薄膜在加热过程的结构变化进行原位观察。原始态的超晶格薄膜都具有程度不同的由Ag/Ni失配界面引起的点阵应变;在较低温度下,点阵应变即开始出现弛豫。对原始态每个元素层包含5个原子面的样品,温度达250℃时,部分新晶粒开始形成并长大;直至约350℃,应变弛豫和晶粒长大的过程同时进行。温度再升高至400℃,部分晶粒迅速粗化。终使超晶格薄膜的层状周期结构在约  相似文献   
77.
基于ITD和DSS的旋转机械信号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盲源分离在分析旋转机械故障信号时的欠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固有时间尺度分解(ITD)和盖尔圆(GDE)的欠定去噪源分离(DSS)方法,即为ITD-GDE-DSS。通过ITD求出信号的旋转分量,进而重组固有旋转分量和原观测信号作为满足盲源分离要求的新观测信号,使盲源分离中维数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通过GDE估计观察信号的组成源数,为DSS方法分离出源信号提供先决条件。将ITD-GDE-DSS方法应用于某转子的实测故障信号分析中,诊断出转子在升速过程中不平衡故障特征,分离出转子突加不平衡的一阶临界转速和二阶临界转速的信号。  相似文献   
78.
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的过程与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数控机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焦炭在不同反应温度、不同气体流量、不同气体成分、不同熔损率下的热性质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发现焦炭在1100℃时的反应模式主要为渗透反应;热强度随着熔损率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气体成分、气体流量变化对热强度影响不大。1 200℃时的反应模式是以渗透反应为主,兼有一定程度的表面反应;热强度先随着熔损率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当熔损率> 25%时热强度急剧下降;CO2比例≥25%后,气体成分变化对热强度影响不大;气体流量变化对热强度影响不大。1 350℃时反应模式主要为表面反应;热强度随着熔损率的升高变化不大,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热强度;随着CO2比例的增加,焦炭热强度呈减小的趋势;气体流量变化对热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