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工业技术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聚氯乙烯无滴消雾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翠平  黄玉英 《塑料工业》2000,28(3):47-47,42
介绍聚氯乙烯无滴消雾膜。在PVC中 ,添加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消雾助剂 ,使膜具有好的无滴性 ,可有效提高棚内温度、降低湿度、增加光照、防止作物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2.
在捞油施工作业过程中,某采油厂捞油车钢丝绳突然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拉伸试验、整绳破断拉力试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钢丝绳断裂原因。结果表明:钢丝绳钢丝表面存在大量磨损挤压损伤,断裂面呈剪切破坏和扭转-拉伸疲劳破坏形貌特征,断裂面裂纹与轴向夹角呈45°;在使用过程中,钢丝表面磨损挤压处萌生初始裂纹,在扭转-拉伸载荷的作用下,钢丝绳松捻结构被破坏,产生了应力集中,最终导致钢丝绳断裂。  相似文献   
173.
膏体在泵送或自流输送至井下前,必须经过充分搅拌,以使其保持均质状态,增强可泵性能并确保充填强度。为研究搅拌工艺参数对膏体均质性的影响,首先探究膏体流变特性,开展坍落度试验测量膏体 的流变参数;再以膏体流变性质为基础,将全尾砂膏体视为具有强黏性的湿颗粒群,采用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方法建立膏体离散元模型,模拟坍落度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校核模型参数。依 据膏体离散元模型,构建了双轴螺旋输送机数值模型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膏体混合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充盈率影响搅拌效果,充盈率为0.6时混合效果较好,充盈率最佳取值范围为0.5~0.7;搅拌转速能够促进颗 粒间发生剧烈运动,但转速过大也会导致物料混合程度降低,影响膏体均质性,搅拌转速为10 rpm与30 rpm模型中料浆混合程度较好,考虑到出料效率,30 rpm为输送机最佳搅拌转速。  相似文献   
174.
频繁模式挖掘是事务数据分析的常用技术,面向数据流的频繁模式挖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当事务为敏感信息时,直接发布频繁模式及支持度会导致个体隐私泄露.差分隐私是一种严格且可证明的隐私保护模型,目前虽然已有基于差分隐私的频繁模式发布方案,但它们大都是面向静态数据做一次性发布的隐私保护.本文是面向数据流频繁模式发布的隐私保护,旨在设计一种兼顾可用性和发布效率的持续发布的差分隐私保护方案.与静态发布方案不同,面向数据流的隐私保护处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持续发布过程中隐私预算的累计消耗会造成发布结果可用性较低;二是候选模式集增大会造成发布结果误差较大和发布效率较低.为解决隐私预算的累计消耗问题,方案设计了满足event级差分隐私的保护机制.该机制可以最大化隐私预算利用率,提高发布结果可用性.为降低候选模式集大小,从而提高发布结果可用性和发布效率,方案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式估计的长事务拆分预处理策略,并对拆分所致的信息丢失率进行了分析和弥补.然后在持续发布阶段,在基于Cantree的挖掘中,先基于支持度阈值对候选模式集进一步缩减.基于缩减后的候选模式集,本文设计了一种蓄水池抽样和指数机制(EM)相结合的持续更新发布策略,该策略通过一遍扫描抽样集,在保证可用性和隐私保护级别的前提下提高了发布效率.最后,理论证明了该方案满足ε-差分隐私,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5.
膏体充填的技术难题之一是如何在尾砂浓密环节制备出浓度稳定、适宜的底流,从而满足后续工艺环节的需要,以期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但实际工程中尾砂浓密的底流浓度常常不稳定,基于国内外尾砂浓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底流浓度除了受浓密工艺的宏观因素影响外,根本原因取决于浓密脱水过程中的絮团微细观结构.为此通过综述国内...  相似文献   
176.
该文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基于ScAlN/6H-SiC结构的声表面波传播特性,并分析了4种激励条件下,压电材料厚度变化对ScAlN/6H-SiC结构中声表面波相速度和机电耦合系数的影响,通过改变电极厚度及金属化率再次对机电耦合系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IDT/ScAlN/6H-SiC结构的机电耦合系数可达到5.4%,对应的相速度为6.36 km/s,添加短路金属后,机电耦合系数值和相速度均有所提高,Metal/ScAlN/IDT/6H-SiC结构下优化的机电耦合系数和相速度分别为15.78%和7.33 km/s。  相似文献   
177.
尾砂浓密中絮团结构与絮凝效果随絮凝条件变化发生改变,对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产生影响,但现有研究少有基于尾砂絮团结构分析絮凝条件产生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管道絮凝方式,对不同絮凝条件下形成的尾砂絮团结构高清获取,分析絮团等效直径以及絮团分形维数随之变化的规律,并对絮凝后的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开展研究。结果发现,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尾砂颗粒形成的絮团结构最大,絮凝剂单耗、尾砂进料浓度、絮凝剂浓度和流体剪切梯度G对絮团等效直径、絮团分形维数、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产生重要影响。絮凝剂单耗在90~105 g/t、尾砂进料浓度在25%~30%、絮凝剂浓度小于1/10000、流体剪切梯度30~50 s-1时形成的絮团等效直径超过1000μm、絮团分形维数在1.64~1.68之间、絮团沉降速度均超过9 m/min、浓密机模型内上清液浊度低于50 mg/L,絮团沉降速度加快能够提升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该结论为膏体充填实际生产中控制絮凝条件参数提供了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78.
用金刚石粉,用不同时间在两片镜面抛光的(111)硅基片上分别打磨.两片硅基片打磨后都仍保持镜面特征.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利用氢气、甲烷和氧气为前驱气体,在同样参数条件下,在基片上制备了直径5 cm的金刚石薄膜.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两片薄膜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其表面形貌基本相同都为(111)择优取向的金刚石薄膜;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打磨时间较长的薄膜中含有一定量在非晶成分.用热导测试仪测试两薄膜和硅基片的热导率约为:241.7 W/mK,192.9 W/mK和169.3 W/mK.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我们讨论了基底处理对金刚石/硅复合膜的导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煤炭产业的发展模式有诸多缺陷,如环境污染、煤炭产出率低和利用率低、回收率低等。本文在分析煤炭循环经济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典型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淮南矿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实践进行实例分析和论证,最后给出我国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得以实施的对策建议,为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0.
膏体充填中尾砂浓密环节絮团结构变化对沉降区固液分离以及压密区底流浓度提高产生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多聚焦部分过程,鲜有面向沉降至压密全过程的絮团结构动态连续变化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基于FBRM和PVM研究手段,对不同絮凝剂单耗、床层高度、耙架剪切转速等多种实验条件下的絮团结构进行实时原位监测,获取絮团弦长分布、絮团数量变化以及絮团平均弦长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分析了絮团结构的破碎机理。结果表明:絮凝剂单耗、床层高度和耙架剪切转速对絮团尺寸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时刻的絮团弦长呈似正态分布,其分布区域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压密区达到动态平衡阶段时,絮团弦长均小于100μm。絮团平均弦长动态演化全过程表现为絮凝沉降、压密破碎和动态平衡三个阶段,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絮团平均弦长与絮凝剂单耗、耙架转速呈正相关,与床层高度呈负相关。该结论可为膏体充填中全尾砂的深度脱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