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工业技术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深水油气浅层钻井的“三浅”地质灾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深水浅层钻井过程中可能遇到浅水流、浅层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层分解等3种浅层地质灾害(简称"三浅")。要规避这些风险,必须需要开展浅水流、浅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机理、识别特征及工程危害等方面的研究。国外利用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深水油气钻井测井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在"三浅"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方面取得了较为重要的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学者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LW3-1大气田的周围发现了超压系统、浅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深水水道砂体的发现也推断南海北部深水区具有"三浅"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评估和预测南海北部深水钻井的"三浅"地质灾害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2.
海上天然气凝析液井口平台具有空间有限、远离陆地、无人员常驻、设备维护成本高等特点,对除砂设备与工艺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管式除砂设备,并以压降、质量分离效率、粒级分离效率为评价指标对除砂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离室直径由D1发展为2D1的过程中,质量分离效率提升较快。继续对分离室扩径,质量分离效率升高趋势减缓,除砂器压降迅速增大;除砂器采用二级分离结构对分离性能的提升较为明显,质量分离效率提升20%以上。将分离后的砂砾粒径与管道携砂临界粒径、井口安全运行临界粒径进行比较,大粒径砂砾的分离效率达到80%以上,管式除砂器可以完成海洋井口平台砂砾预分离任务。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虑不同种类的电解质、醇和多孔介质对甲烷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影响,对实验室原有的纯水体系下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计算模型进行了扩展,扩展后的模型可以计算电解质、醇和多孔介质或它们的混合体系下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单独或两种上述体系共存条件下,大量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吻合较好,结合模型建立机理,推断扩展后的模型应该可以较好地预测电解质、醇和多孔介质3种复杂条件共存的情况下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为注剂法开采甲烷水合物藏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上油气田开发中遇到的高含水问题,分析国外典型油气田采取的解决方案。研究采用水下分离器方案开发海上气田尤其是深水气田的可行性和优势。针对南海某深水气田高含水的特点,研究不同水下生产流体外输方案和不同水下分离器布置方案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化的水下分离器使用方案。对水下分离器的设计进行研究。总结高含水气田采用水下分离器方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水下分离器设计的研究有助于我国自主掌握水下分离器的设计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相似准则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气混输环道模拟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建立起稳定平衡时间、总持液量与相似准则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液体流量不变、气体流量增加或减小的过程中 ,稳定平衡时间主要与Ngw、Re、ΔNgw和N1w有关 ;在气体流量不变、液体流量增加或减少的过程中 ,稳定平衡时间主要与Ngw、ΔN1w和N1w有关 ;影响总持液量的主要因素是Ngw、N1w、Re和Eu。以锦州 2 0 2凝析气田为例 ,利用OLGA2 0 0 0软件研究了相同条件下稳定平衡时间和总持液量的变化规律 :瞬态过程中 ,管道沿线各点压力趋于稳定的时间小于整条管道总持液量趋于稳定的时间 ,没有发现各点压力出现过增或过减的现象 ,相反出现了总持液量过增或过减的现象。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用本文建立的函数关系式进行预测 :稳定平衡时间与OLGA2 0 0 0软件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总持液量比现场清出的液体量大 ,比OLGA2 0 0 0软件模拟结果要小。简要分析了 3种情况下总持液量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考虑气-水-水合物-冰的多相渗流过程、水合物分解动力学过程、水合物相变过程、冰-水相变过程,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热传导、热对流等,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藏降压分解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冰存在的条件下,分析了绝对渗透率模型、相对渗透率模型及饱和度处理方法对水合物分解的影响.发现采用Civan绝对渗透率模型计算的产气速度低于同指数条件下Masuda模型的产气速度;在Civan模型条件下,采用第一、二种饱和度处理方法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而采用第三种饱和度处理方法对计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在Masuda模型条件下,三种饱和度处理方法对结果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提出了新的描述多孔介质中水合物分解的比面估算模型,该模型既能描述水舍物以孔隙表面形式分解,也能描述水合物以粒子-粒子形式分解.结果表明,水合物以孔隙表面形式分解的速度要快于以粒子-粒子形式分解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以水平分支型集输管汇为研究对象,选用FLUENT作为模拟软件分析了管汇入口来流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对水平双出口与水平四出口管汇偏流程度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水平双出口分支型管汇偏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管汇几何结构完全对称且各出口压力相同,那么双出口管汇内各分支管的流量将会均匀分配,而四出口管汇则会出现偏流。2个分支管长度存在较小偏差对水平双出口分支型管汇偏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实际生产中双出口分支型管汇偏流的主要原因为各分支管出口压力不一致和当量管径不一致,当两个分支管出口压力偏差恒定时,存在着决定管汇偏流严重程度的临界气液比;若来流气液比小于该临界值,则管汇偏流程度通常在可接受范围内。为控制由分支管管径偏差引起的偏流,建议首先可以考虑调节来流气液比,其次考虑清管处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控制集输管汇偏流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传统双色面料生产过程中存在染整工序长、染色时间长、手感容易变硬、回弹性不好、易出现色差、染色牢度不好等问题,文中针对阳涤复合丝高弹双色起绒面料提出了短流程一浴法染色工艺,介绍了短流程一浴法染色工艺流程和条件,通过化验室打样,对比传统多浴染整工艺与短流程一浴法染色工艺效果,探讨短流程一浴法染色工艺的可行性,并进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短流程一浴法染色工艺处理后织物的色差、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拼白浮色牢度全部达到4级以上,织物回弹性及手感良好,且生产工艺流程短、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芪经沸水浴提取、用Sevag法去蛋白纯化、经50%乙醇多糖分级、离心,得沉淀即H_1,浓缩上清液,沉淀即H_2;对H_1进行化学修饰得甲基化多糖;用DPPH·法对三种多糖进行抗氧化性测试,三种多糖抗自由基能力:H_2甲基化多糖H_1。它们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性。用水煮醇沉法提取多糖,并进行分级和化学修饰,来研究它们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更好地研究黄芪药用机理,扩大黄芪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