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2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结合某厂家变压器套管导电管断裂故障,对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了试验分析,并提出了防止套管导电管断裂的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2.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冬冷夏热地区,天然热环境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冬季采暖。本根据国家节能要求,分析了该地区利用发热电缆地板采暖的经济性,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采用日立 835型氨基酸组分分析仪测定了生物制品培养基常用蛋白胨的氨基酸含量 ,结果表明 ,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厚氏消化液、盐酸水解酪蛋白液、酪蛋白胰酶消化液、黄豆蛋白酶水解液 ;必需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厚氏消化液、酪蛋白胰酶消化液、盐酸水解酪蛋白液、黄豆蛋白酶水解液  相似文献   
44.
对某220 kV输电线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失效耐张线夹进行结构检测,发现铝管压接标示线定位错误造成压接后局部应力集中,线夹装配不符合规范要求。通过开展耐张线夹楔型夹握力、铝管握力和引流板温升试验,分析了线夹装配、温升对其握力的影响,指出引流板装配不良在大电流下发热使得楔型夹握力下降,铝管升温、承载并断裂致使碳纤维复合芯棒从楔型夹中脱落。提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耐张线夹安装和安全运行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5.
胡加瑞  陈伟  李文波  谢亿  龚静  王军 《矿冶工程》2018,38(1):119-122
对产生剥落腐蚀的7A04铝合金开关拐臂进行了形貌及组织分析、硬度试验、剥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晶界大量散布的链珠状Mg(Zn,Cu,Al)2相是造成拐臂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表面处理及热处理表明,双级时效后样品的硬度大约为170~185HV,而双级时效+喷丸处理后的表层100 μm区域的表面硬化更为明显,硬度提升至260HV;经过喷丸+双级热处理以后的样品抗剥落腐蚀性能最优,为PB级,可满足服役要求。  相似文献   
46.
为了减少薄板件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热和避免磨削烧伤,论文通过改善磨削加工工艺方法,使薄板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平面度。通过最小区域法的交叉准则对工件平面度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前后的薄板件的平面度。  相似文献   
47.
本文探讨了对织物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涤纶低弹丝僵丝中“长片段僵丝”的成因,并着重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设备状态、操作方法、和连续聚合物高速直纺工艺的原料POY质量等因素与“长片段僵丝”的产生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对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以三聚氰胺(M)、甲醛(F)和乙二醇(EG)为主要原料,三乙醇胺为催化剂,己内酰胺、H2O2为甲醛吸收剂,采用低n(F)∶n(M)比例、乙二醇醚化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分次加料和添加甲醛吸收剂等手段,制备MF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n(F)∶n(M)=2.5∶1、n(EG)∶n(M)=2.0∶1、pH值为8~9、反应温度为80℃、三聚氰胺分次加料量为50∶40∶10(质量比)和n(己内酰胺)∶n(H2O2)∶n(甲醛)=10∶5∶100时,制成的MF树脂具有相对较低的游离甲醛含量(0.13%)和相对较长的储存稳定期(>120 d)。  相似文献   
49.
50.
采用G1eeble热模拟机,在电场作用下制备了WC/Co系硬质合金,针对预设烧结温度对该体系烧结产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该体系烧结过程的温度场和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场作用可降低体系的液相形成温度(750℃),这远低于传统烧结时液相的形成温度(1350℃)。由于电场烧结的时间短,有效地抑制了WC晶粒的聚集长大。在烧结过程中出现了Co3W3C和Co6W6C中间相。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烧结产物颗粒呈现长大的趋势,当烧结温度达到1000℃时,WC的平均颗粒尺寸约为1.5μm,但仍远小于传统烧结的颗粒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