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先是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转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到今天则再次转向了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电子商物流的一体化、专业化发展将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期讲座将主要探讨电子商务物流的模式以及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码头"散改集"装卸工艺的成本、效率、功能拓展、工艺适用性四个方面分析四类装卸集装箱工艺的优缺点,重点介绍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模式,并具体分析联运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33.
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方面综述了我国煤矿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煤矿智能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指出了煤矿智能监测与预警存在井下煤矿监测设备前兆信息采集可靠性差、云端平台集成应用融合深度不够、数据库安全性较弱、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矿监测中的应用尚不成熟等问题。展望了煤矿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煤矿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光纤传感器可实现多源信息感知,提升前兆信息采集的可靠性;研究多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技术,以探究监测数据的深层价值;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监测数据库,保证数据库不可篡改,且具有较好的读写性能;研发具备自适应和深度学习的煤矿智能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矿井自动监测、智能预警。  相似文献   
34.
油气田区瓦斯隧道瓦斯监测与检测技术是现代施工新兴并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技术,阐述了瓦斯监测与检测技术过程并辅以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5.
张铎 《采矿技术》2021,21(6):158-160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着重研究架空乘人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检测问题.探究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针对该装置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制定出一种高效的计算方法.该检测方法可为系统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且可以提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单轮驱动架空乘人装置及自动化电器控制系统,能有效确保乘人装置正常、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36.
张铎 《电工材料》2021,(4):70-72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内涵特征,然后探讨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应用,最后论述了信息化时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煤矿救灾机器人防爆技术的概况,阐述了煤矿救灾机器人防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指出煤矿救灾机器人防爆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尤其在防爆电动机、防爆外壳及动力电源等方面,但防爆材料应用技术、能源动力技术、本安控制技术、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等仍存在问题,需要在加工材料轻便化、动力电源高效化、防爆技术本安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完善,从而确保煤矿救灾机器人各个构件的防爆技术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38.
39.
正GIL是实现特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输电的一种重要的电能输送设备。用SF_6/N_2混合气体取代纯SF_6气体作为GIL绝缘介质,具有深远的社会环保意义。从气体放电理论出发对SF_6/N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比例为0.2∶0.8的SF_6/N_2混合气体绝缘强度为相同气体压力纯SF_6气体  相似文献   
40.
以周向热流分布极为不均匀的RBCC发动机为应用背景,采用经过校验的高精度数值仿真方法,基于超临界裂解煤油开展了并联再生冷却通道流量分配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壁面热流强度、非均匀热流以及入口集液腔对并联再生冷却通道流量分配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均匀热流条件下的热流强度增大时,分支管不均匀分配特性增强,但是当壁面加热量使得给定质量流率的煤油出口温度大于完全裂解温度时,非均匀分配特性有所缓和;壁面非均匀加热时,会造成分支管流量不均匀度急剧增大,且热流越大的分支管对应的质量流量越小,进而增大了该位置发生壁面超温的可能性,在热流相差仅0.25 MW/m2时,分支管热流相差最大为33.2%;通过增大入口集液腔流通面积可以改善并联分支管的流量分配特性,但是同时也会带来换热效率降低和压降增大的影响,在所研究工况中,入口集液腔为分支管总流通面积的4倍时,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流量分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