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工艺参数对平面曲线铺放过程丝束铺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变曲率铺放过程中预浸丝束产生的缺陷及产生机制,并讨论了回转半径大小对于丝束缺陷剧烈程度产生的影响。利用最小回转半径反映丝束进行曲线铺放的效果;并且通过有效贴合长度比来表征丝束最小回转半径。利用该评价方法分别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于铺放质量的影响,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铺放温度的增加丝束最小回转半径减小;随着铺放压力的增加,丝束最小回转半径先是减小,达到最小值后保持不变,继续增加铺放压力使得丝束最小回转半径增大;随着铺放速率的增加丝束最小回转半径增大。  相似文献   
62.
使用P507萃取剂萃取回收镍钴锰,考察了离心萃取机与箱式萃取槽平衡时间、相比和含油量的差异。萃取剂选用20%P507+80%磺化煤油,皂化率为60%,萃取级数为五级时,发现箱式萃取槽所需的平衡时间是离心萃取机的6倍,萃取率达到99.5%时,离心萃取机所需的相比(VO/VA)=3,萃余液含油量为25.2 mg/L;箱式萃取槽的相比(VO/VA)=5,萃余液的含油量为62.2 mg/L,离心萃取机较箱式萃取槽有更短的平衡时间、更小的油料比和耗油量,在萃取回收镍钴锰领域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劲性混凝土结构存在土建与钢结构相互连接、交叉作业,经常造成现场施工难度大、钢筋连接质量问题多、进度慢等问题。通过对几类劲性钢骨与土建连接技术问题的研究分析,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困难,运用模型逐一放样后进行对比优化,解决了项目劲性钢骨几类常见连接问题,使得项目主体结构顺利施工,并为后续项目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4.
分析多圈式换热器内的传热过程,对该换热器建立数学模型,并以水-水为换热介质对该模型求解;还分析了换热器内的温度分布规律;根据求解结果,对模型再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65.
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产生的萃余液、反萃液会夹带部分有机相,分析有机相成分和状态,针对不同状态的油可以选择相应的除油方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除油方法,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除油方式,在保证除油效果和经济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萃取剂的损失。  相似文献   
66.
2019~2022年,德宏试验站实施完成云南省第16轮甘蔗品种区试1新2宿试验,参试品种共计11个,以ROC22为对照。对各个品种的产量、糖分和含糖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德蔗13-36的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CK;平均甘蔗蔗糖分高于CK且在15%以上的是云蔗10-3148、云蔗11-3898、云蔗12-1220、云蔗12-1185、云蔗13-1139、云瑞13-165;含糖量极显著高于CK的是德蔗13-36,显著高于CK的是云蔗11-3898。  相似文献   
67.
采用金属有机框架(MOF) UIO-66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气相沉积法等制备了一种FeP@PC电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物相成分等进行表征。研究了Fe的投料量对催化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该催化剂在析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在0. 5 mol/L硫酸中,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所需过电势为145 m V,塔菲尔斜率为96 m V/dec。这种优异的催化活性归因于Fe P与碳层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8.
催化剂作用下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常规原油的储量不断减少,稠油将成为油田开采的主要对象。针对稠油、特稠油因粘度过高,流动性差等而引起的井筒供液不足、抽汲困难、影响产能等因素,通过室内实验、对不同油层特性所使用的降粘剂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出适应不同油层特性油藏条件的稠油裂解方法。  相似文献   
69.
基于OPF的互联电网AGC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OPF的互联电网AGC优化模型。该模型在传统OPF模型的潮流安全约束基础上,考虑了发电机组和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增加了机组的爬坡速率约束、频率质量约束和互联断面的传输有功约束,同时以AGC机组的辅助调节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所建模型扩展了OPF模型的应用范围,使其由发电计划的决策方法扩展为实时发电控制的决策方法,并避免了传统AGC策略的区域偏差和潮流安全约束的越限风险。采用预测-校正原对偶内点法求解所建模型,并通过对IEEE 39节点修正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0.
张荣荣  李书泽  鲁雪生  顾安忠 《暖通空调》2006,36(1):122-124,105
根据实验得到的燃气机的万有特性曲线和压缩机厂家提供的变转速活塞式压缩机性能测试数据,对采用燃气机驱动的压缩式制冷机组的整体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转速和转速比对机组整体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和转速比对机组的性能影响较大。降低转速并不一定能提高机组一次能利用率,因为过低的转速会导致燃气机热效率的下降。而根据燃气机与压缩机容量的大小和机组运行要求,合理匹配燃气机与压缩机之间的转速,可以提高机组整体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