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3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丽英  李斌  樊志琴  吕刚 《广州化工》2011,39(7):68-69,89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环金属配体1-(4-甲氧基-苯甲基)-2-(4-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MBMPB),并以乙酰丙酮(H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了高效绿色铱配合物Ir(MBMPB)2(acac)。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且详细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02 nm和446 nm处存在1MLCT和3MLCT的吸收带,在492 nm处有较强的绿光发射,同时具有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和短的激发态寿命。  相似文献   
102.
CoO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丽英  薛德胜 《稀有金属》2003,27(5):547-551
用聚乙烯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钴(CoO)纳米颗粒。分析了胶体浓度、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制备CoO纳米颗粒工艺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物相进行了测试,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初步探讨了CoO纳米颗粒在室温下的磁性。结果发现胶体浓度为2:1时有利于形成CoO纳米颗粒,在氢气环境下对干胶进行煅烧时生成CoO纳米颗粒的温度范围在225~350℃之间。CoO纳米颗粒的结构为NaCl结构。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干胶时发现颗粒尺寸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用此方法制备的CoO纳米颗粒直径最小约为12nm。在室温下表现为类似于超顺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3.
超细粉末的高压软模成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近纳米粉体WC—Ni—Fe和W-Cu为原料,采用软模成形的方法,重点研究软模成形工艺参数对压坯密度和压坯强度的影响;对钢模压制和软模压制两种成形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压软模成形工艺能有效提高分层压力,使压坯相对密度大幅度提高,由33%提高到60%;压坯横向断裂强度超过17N/mm^2;所得压坯能够进行机械加工。  相似文献   
104.
105.
喷射共沉积SiCp/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喷射共沉积技术制备了含35vol%SiC的SiCp/Al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这种复合材料沉积态的孔隙和SiC颗粒分布。在拉伸实验机上测量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SiCp/Al的应力-应变曲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雾经前先抽真空,再充氮气保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SiCp/Al经热压后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态复合材料孔隙数量较少,尺寸较小,SiC分布均匀,雾化前抽真空并充氮气,热压均可提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叙述了以铸钢节点代替通常的焊接节点的主要优点。内容包括:(1)灵活的结构设计;(2)根据生产中的经验提出了低碳当量材料;(3)介绍了实际产品及其材料的性能,如拉拉强度,夏比冲击韧性,CTOD值和可焊性。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以目前实用的TiNi系形状记忆合金为中心,叙述了有关应用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而为了研究改进形状记忆合金特性的方法,首要的是必须进一步掌握形状记忆现象的机理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110.
张丽英  张琳 《中国计量》2002,(10):25-26
1995年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现更名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过计量认证后 ,为了全面推进区、县卫生防疫站的计量认证工作 ,1996年10月北京市卫生局和原北京市技术监督局联合成立了北京市卫生防疫系统计量认证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立五年来 ,开展了区、县站计量认证评审及评审后的抽查和复审等工作。通过计量认证评审 ,北京市卫生防疫系统的检验工作已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一、做法1 .建立工作班子 ,负责评审工作北京市卫生防疫系统计量认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内 ,负责北京市卫生防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