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49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采用硫酸亚铁(FeSO4)+过氧化氢(H2O2)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制备壳聚糖(CS)和丙烯酰胺(AM)及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三元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物在纸张上增强效果的影响。其最佳合成条件为:m(FeSO4)=0.05%,m(FeSO4):m(H2O2)=0.05:1.8,m(CS)=1%,m(AM)=5%,m(DM)=0.3%,反应体系pH值为4~6。当接枝共聚物用量为0.4%时,与同等条件下壳聚糖-AM接枝共聚物相比,可使纸张的抗张强度和耐破度分别提高15%和18.68%。  相似文献   
492.
双金属复合管由于基覆管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使其在弯曲过程中的变形机理较单管更加复杂,其壁厚减薄和截面畸变等缺陷的变化规律也较单管有所不同。为了揭示双金属复合管的弯曲变形机理,获得质量较好的双金属复合弯管,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T2/20双金属复合管弯曲成形过程中成形参数对壁厚减薄和截面畸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响应面法分析了成形参数间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并对成形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优成形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成形参数,相对弯曲速度大于1.0后,壁厚和截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相对弯曲速度与相对弯曲半径间的交互作用对壁厚减薄、截面畸变的影响较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更加显著;最优成形参数组合为e=5.66 mm,μ_(m)=0.05,μ_(p)=0.30,V_(p)=1.05,R/D=2.41。  相似文献   
493.
494.
凝胶调驱体系注入过程中的强剪切降解作用严重阻碍了施工应用效果,改善凝胶调驱体系的抗剪切性能,实现高效的深部调驱十分重要。通过对比疏水缔合聚合物(DHAP)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主剂(HPAM)的多重交联水凝胶体系,开展抗剪切性、成胶性能、老化稳定性、封堵能力和调驱效果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在经历注入速度为175 mL/min的炮眼剪切后,黏度损失率仅4%,交联成胶后依然具备15 Pa·s的高强度,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率能够达到91%;在并联岩心驱替实验中,能够有效调驱,扩大对低渗岩心的波及效率,比HPAM为主剂的体系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通过适当降低共价交联密度,构筑的适度共价交联+非共价交联的水凝胶体系,能够在多孔介质中建立起较好的调驱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495.
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作用实现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通过宏观和微观方法研究界面张力和乳化速率对降压效果的影响,并分析界面张力和乳化速率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当界面张力小于5.25 mN/m时,能够实现降压作用,且随着界面张力的降低,其降压效果越显著;界面张力下降,采收率上升,但当其降低到10-1mN/m时,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的增幅有限;界面张力达到10-2 mN/m时,表面活性剂仍无法完全解除水流通道中残余油的附加阻力。当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大于0.11 mL/min时,有降压作用,进一步提高乳化速率,从而提高降压率,但当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大于0.42 mL/min时,对降压率的影响程度减弱;对采收率增幅的影响为乳化速率加快,采收率增幅加大,当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大于0.21 mL/min时,继续增加乳化速率对采收率增幅的影响不大。因此,表面活性剂用于降压增注的表面活性剂形成乳状液的时间短,能够使油水充分乳化,迅速扩大波及面积后再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驱替压力,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496.
针对唐钢长材系统投产初期由于铸坯温度低、钢轧节奏不匹配等原因导致棒材直轧产量较低的问题,从钢轧生产节奏、钢水稳定性、铸坯温降、轧机压下量等方面对方坯直接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直轧时拉速应不低于3.5 m/min,中间包过热度控制在15~30℃;根据热轧带肋钢筋规格确定连铸机选用4流或5流生产,并且钢水要窄成分控制;铸坯运输过程中必须减少铸坯散热,保证铸坯温度满足开轧温度要求;直轧时粗轧机冲击扭矩比常规加热炉轧制时升高问题,可通过优化轧机压下量,使各轧机负荷合理分配。优化措施实施后,直轧生产的热轧带肋钢筋产量稳步提高,产品性能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497.
文章根据民用住宅建筑用420 MPa级高强耐候H型钢技术要求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设计,并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微观组织,通过室温力学性能测试、周期浸润腐蚀试验等对试验钢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室温下冲击韧性波动较小,表现出良好的韧性。3种不同规格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均高于420 MPa,耐腐蚀性指数(I)在6.15~6.45之间,表现出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25.73μm,晶粒内存在纳米级(Cu,Cr)C析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