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任大勇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41(10):1622-1624,1675
时延Petri网是在一般Petri网的基础上,在变迁上引入相应的时间函数,使其具有很强的描述能力与性能分析能力。针对移动电子支付中愈加严重的交易安全问题,通过对电子支付系统和移动电子支付流程的分析,发现移动电子商务SET协议存在漏洞,建立基于时延Petri网移动电子支付协议时延Petri网模型,为安全电子交易过程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2.
提出了一种基于CDMA/TDMA混合多址的GSM与CDMA扩容方法。在发送端,通过扩频码对GSM信号进行直接序列扩频,使其多址方式由TDMA变换为CDMA/TDMA,然后与CDMA信号在空间同频传输,这样就可以解决两个系统在Um接口的兼容问题;在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对CDMA/TDMA信号进行解扩,使其多址方式由CDMA/TDMA还原为TDMA,由此可以将GSM与CDMA两种信号进行分离。文章提出了用互补码集作为多址接入码,并给出了一个时隙内GSM用户被扩频调制的具体过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系统总容量扩大2倍。  相似文献   
43.
抗氧化剂在豆奶去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抗氧化剂在去除豆奶中豆腥味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BHA、BHT、TBHQ、DLTP几乎不能减轻豆奶中的豆腥味,而没食子酸丙酯(PG)、异抗坏血酸(D-VC)、抗坏血酸(VC)对抑制豆腥味的产生均起到一定的作用。PG、D-VC的去腥效果最好,但PG会引起豆奶的色变。进一步的金属离子螯合剂与PG、D-VC的结合实验表明,复合金属离子螯合剂250mg/kgEDTA 500mg/kg的六偏磷酸钠使PG、D-VC具有最佳的去腥作用,但不能较好地抑制PG引起的色变。综合考虑,在豆奶的生产中,选用100mg/kgD-Vc 250mg/kgEDTA 500mg/kg的六偏磷酸钠溶液进行磨浆,具有最好的去腥效果,可代替传统的热磨法去腥。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研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J23合成细菌素Lac-B23的影响,提高细菌素产量。方法 利用双层琼脂牛津杯扩散法测定细菌素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自诱导和共培养验证实验探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细菌素J23产量的影响。结果 当初始pH为7、37℃培养12 h,细菌素Lac-B23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为2560 AU/mL。甘油和丙酮酸基本不影响细菌素Lac-B23的合成;但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和亮氨酸则能促进细菌素Lac-B23的产量。此外,自我诱导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J23发酵培养基中含有可以诱导细菌素Lac-B23合成的信号分子。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乳杆菌J23与单增生李斯特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时可以提高细菌素Lac-B23的产量。然而,诱导菌的灭活菌体和无细胞上清液并不能提高细菌Lac-B23的产量。结论 环境诱导因素对细菌素的合成有较大影响。初始pH、发酵温度、培养时间、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和亮氨酸可以作为诱导因子,提高细菌素Lac-B23的产量。此外,共培养诱导分子没有分泌到培养基中,可能需要活的诱导细菌来诱导细菌素Lac-B22的合成。  相似文献   
46.
除草剂百草枯对大鼠及胎儿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除草剂百草枯对大鼠及其胎儿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雄性大鼠一次性接1/10LD50、1/5LD50和1/2LD50的百草枯不会引起雄性生殖细胞的突变;百草枯在1/10LD50、1/20LD50和1/40LD50的剂量下不能影响雄性大鼠精子活率的改变和精子畸形率的上升,却可以影响睾丸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或ALP)的活性,对睾丸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百草枯可导致大鼠胎儿特殊循环系统动脉管(DA)的收缩,对其存在毒性作用,并且动脉管内径与染毒剂量剂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7.
比较了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旨在筛选出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及乳酸菌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以及还原能力评价试验,系统评价了15株受试乳酸菌的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菌株L14(植物乳杆菌)在上述3种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菌株L15(唾液乳杆菌),表明这两株乳酸菌在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以柚子汁、纯牛奶为原料,经乳酸发酵等工艺研制出柚子乳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柚子汁含量12%,发酵剂用量5%,蔗糖含量8%,在42℃下发酵6h。在此条件下产品组织细腻,色泽良好,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49.
采用乳酸菌表达系统进行绿色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cbhⅡ 的表达研究。参照GenBank上发表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cbhⅡ 基因(GenBank登录号:M55080)设计引物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获得其cDNA序列长1 441 bp。为了达到表达分泌该酶的目的,在其基因上游序列前添加了大小为80 bp的信号肽序列。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将密码子按照乳酸菌的偏好性进行了优化,通过全基因合成获得了优化后的cbhⅡ 基因。将该基因与穿梭表达载体pMG36e连接,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MG36e-S-cbhⅡ ;利用电转化方法将其转入乳酸乳球菌NZ3900感受态细胞中构建重组乳酸菌,纯化的重组菌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得到一条约为53 kD的目的蛋白条带,与预期大小相符;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水解纤维素酶的活力达到16.7 U/mL,菌体裂解液上清液和菌体沉淀几乎没有酶活力。结果表明,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信号肽序列被乳酸乳球菌正确识别,并成功实现了胞外表达。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