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测定了用30% TBP-煤油萃取铀(Ⅳ)时有机相中的临界浓度c(U(Ⅳ))m ax。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c(U(Ⅳ))max线性增加;硝酸浓度增加,c(U(Ⅳ))max逐渐下降,当c(HNO3)= 4~5 m ol/L时,c(U(Ⅳ))m ax降到最小,然后再随硝酸浓度增加而缓慢上升;同时还测定了U(Ⅳ)在30% TBP-其它稀释剂中的c(U(Ⅳ))max,c(U(Ⅳ))m ax随直链饱和脂肪烃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给出了与U(Ⅳ)和HNO3 浓度有关的浓度临界曲线,当硝酸起始浓度为3.0 m ol/L、U(Ⅳ)起始临界浓度为0.158 m ol/L时,不形成第三相,大于此浓度,就会生成第三相。求得了两相体系中U(Ⅳ)和硝酸的分配比D(U(Ⅳ))和D(H+ ),并讨论了影响D(U(Ⅳ))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22.
DHDECMP-TBP/煤油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回收Am-Gd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DHDECMP-TBP/煤油萃取Am^3+、Gd^3+的各影响因素,在单级萃取实验的基础上,用0.60mol/LDHDECMP-1.40mol/LTBP/煤油为有机相对模拟高放废液进行了逆流串级萃取实验降流串级反萃实验,成功地从模拟高放废液中分离回收了Am^3+和Gd^3+。  相似文献   
23.
U(Ⅵ)在稀TBP/煤油-硝酸水溶液中的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稀TBP/煤油(ψ(TBP)≤10%)溶液萃取低浓度铀(ρ(U(Ⅵ))≤10g/L时,HNO3、Al(NO3)3、TBP、U浓度以及温度对U(Ⅵ)分配比D(U(Ⅵ))的影响,给出了D(U(Ⅵ))与各因素的关系,并对其分配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对肼、甲基肼(MMH)及β-羟基乙基肼(HEH)进行γ射线辐照实验,分别用红外光谱和比色分析法对它们的辐解产物叠氮酸(HN3)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0.2mol.L^-1MMH与0.2mol.L^-1HEH的水溶液体系辐照10 ̄500kGy后,HN3的生成量为0.1 ̄0.4mmol.L^-1,含3mol.L^-1HNO3的各体系中HN3的生成量为0.1 ̄3.3mmol.L^-1;作为对比的0.2mo  相似文献   
25.
通过与Pu(Ⅲ)的萃取相比较及用TTA萃取分析体系中Pu(Ⅳ)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体系酸度、停留时间下二甲基羟胺-甲基肼的稳定性。实验中观察到,在所研究的范围内,该无盐试剂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不大,随酸度增加,稳定性有所降低,但仍能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6.
利用氩离子激光器4880激光照射UO_2(NO_3)_2—C_2H_5OH—HNO_3溶液体系,研究了在乙醇的作用下U(Ⅵ)—U(Ⅳ)的光化学还原行为。报告中计算了不同条件下光还原生成 U(Ⅳ)的量子产额,观察了各种因素对U(Ⅳ)初始生成速率和量子产额φ的影响。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U(Ⅳ)量与光照时间呈线性关系,光照时间延长则U(Ⅳ)生成速率减慢;激光功率改变对φ的影响不大。随着体系温度T的升高,φ值逐渐降低,T≥55℃,φ急剧下降,这与HNO_2量骤增有关。乙醇浓度低时,[C_2H_5OH]增加φ上升很快,[C_2H_5OH]≥1M,φ的变化很小。起始硝酸铀酰浓度对φ的影响不大。介质硝酸浓度的变化对φ的影响很大:低[HNO_3]时,随[HNO_3]提高φ明显增加;[HNO_3]~0.5M 时,φ值达到最大(~0.88);[HNO_3]继续提高,φ值降低,当[HNO_3]≥3M,φ值下降很快。φ值随[HNO_3]的变化较敏感是与 U(Ⅴ)的歧化、U(Ⅳ)的水解和氧化以及[HNO_3]较高时体系中 HNO_2的增加诸因素有关,并根据φ>0.5的事实以及低酸时 U(Ⅴ)的吸收谱推测了不同酸度区间可能的光化学反应历程。报告还提供了光还原生成 U(Ⅳ)稳定性的数据。最后讨论了提高量子产额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7.
在多级逆流萃取MESH方程基础上,基于拟Newton算法编写了用于模拟Purex萃取流程的计算机程序,使用SEPHIS分配比模型,分别以1A、2D槽工艺条件为例,计算了其各级出口的U、Pu酸浓度。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浓度剖面符合很好。相对于已有的一些计算机模拟程序,该程序具有适用性广、收敛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8.
用Ar~ 激光器的4880A单色光较详细地研究了UO_2(NO_3)_2)-HCOOH-HNO_3水溶液体系中UO_3~(2 )的光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此体系中吸收光物质主要是甲酸铀酰络合物,甲酸铀酰络合物首先还原生成U(Ⅴ),随后歧化生成U(Ⅳ)、U(Ⅵ)。生成U(Ⅳ)的量子产额Φ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甲酸铀酰络合物的生成度α。温度升高,Φ先是增大,而后降低。在低浓度范围,U(Ⅳ)生成速率分别与UO_2~(2 )浓度或HCOO-浓度成正比。所假设的反应机理能较好地符合一些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9.
一、引言从放射性防护卫生上看,含鈾的废液是不允許排入下水道的。因而,随着鈾工艺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解决含鈾废液的处理問題。从合鈾的废液中除去鈾,有很多方法,例如,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換法以及載带沉淀法,或者是他們之間的相互結合的方法。我們选择了載带沉淀法。因为虽然有机溶剂萃取法处理过程比較迅速,一些萃取剂对鈾的选择性很高,但是,在用TBP作溶剂从含有CO_3~=,SO_4~=和PO_4~(3-)的溶液中萃取鈾时,就会使鈾的萃取效率降低。虽然离子交換法有操作簡便和可以連續操作等优点,但是,在体系中阴、阳离子較多的情况下对鈾的吸附也会显著的下降。因而,我們选择了載带沉淀法。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DRDECMP-TBP-煤油萃取HNO3 溶液过程中第二有机相的出现和防止因素;探讨了DRDECMP-TBP-煤油萃取HNO3-Gd 时,DRDECMP浓度、TBP浓度、水相起始HNO3 浓度以及温度对第二有机相的形成和负载量的影响,确定了能满足工艺负载量要求的DRDECMP-TBP-煤油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