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工业技术   15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通过测定钛在恒容系统内和823~1 023 K范围氚化反应的P-t曲线,计算了钛氚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钛氚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55.5±3.2)kJ/mol。通过与文献比较,钛氚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明显高于钛氢化和钛氘化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82.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碱式碳酸铜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原料种类及配比、反应温度、pH值、加料方式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当Cu(NO3)2与Na2CO3为原料,且两者摩尔比为1.0:1.2(此时溶液pH=8.5),反应温度为60℃,采用一次加料,产品收率可以达到90.09%。  相似文献   
83.
Dawson结构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四氢呋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Dawson结构磷钨杂多酸作催化剂,对1,4-丁二醇脱水制备四氢呋喃的反应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次实验探讨了影响氧化反应的各种因素,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是1,4-丁二醇质量的5.5%,反应时间30 min,产率可达95.6%。  相似文献   
84.
采用微波促进Fe2+-K2S2O8体系处理甲基橙(MO)染料废水,考察了初始pH、微波功率、反应时间、K2S2O8投量及K2S2O8与Fe2+摩尔比对MO脱色率的影响,同时对不同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降解机理探讨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微波促进Fe2+-K2S2O8体系能快速降解废水中的MO,在50mL初始pH=6、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MO废水中,微波功率280W,微波辐照9min,c(K2S2O8)为9.82 mmol/L,K2S2O8与Fe2+摩尔比为50的优化处理条件下,MO脱色率达到了98.6%,微波促进Fe2+-K2S2O82-体系降解MO废水产生了协同效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0.341 4 min-1,反应半衰期2.03 min.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我国第一条反应堆在线产氚回路,说明了回路的组成及其主要技术指标,叙述了回路的运行概况和放氚实验的结论,讨论了在线产氚回路在聚变-裂变混合堆包层产氚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86.
光子晶体是电子晶体的光学相似物,它是一种周期性的介电结构物,根据晶体的对称性,其介电常数在空间是变化的.三维光子晶体具有完全的光子带隙,在该结构中某一能量范围,光子不能在任一方向传播,这种光学特性在科学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阐述了三维光子晶体结构具有潜在的光学特性,介绍了一些制备方法和存在的难题,以及对未来三维光子晶体的展望.  相似文献   
87.
利用金属氢化物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测试系统对表面具有氧化层的钛膜进行了恒温吸氘和变温吸氘实验。结果表明:试样恒温吸氘时。吸氘速率随氧化层厚度的增加而变慢,达到吸氘平衡的时间也变长;试样变温吸氘时,在相同的升温速率和相同的初始氘气压力下,吸氘温度随氧化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表明钛膜表面氧化层具有一定的阻氘性能。  相似文献   
88.
本工作研究不同温度下钛吸收氕氘混合气体的特性,并计算其分离因子α。结果表明,在100~300℃温度范围内,ln α与温度T的倒数间存在线性关系ln α=-0.13+107/T。在200 ℃下,当混合气中的氘浓度在10.0%~87.2%范围内变化时,钛吸收氕氘混合气的分离因子恒定不变。钛对氕氘混合气的吸收存在明显的同位素效应,钛更易于吸收氕气。  相似文献   
89.
以竹笋为原料炭化获得生物质炭,再用氢氧化钾活化得到多孔生物质炭,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氮气物理吸附等方法对多孔生物质炭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此多孔生物质炭作负极材料探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 000 mA/g电流密度下,材料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286.9 mA·h/g,循环50次后充电比容量保持在201.8 mA·h/g,循环500次后充电比容量仍有221.5 mA·h/g,表明此多孔炭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循环性能,使其有望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