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3,5-二甲氧基苄溴和氰化钠为起始原料,经过氰化、水解、缩合、脱甲基等反应制备出几种新的芪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并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72.
夏咏梅  章克昌 《精细化工》2000,17(5):249-251
以自产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为催化剂 ,通过无溶剂法棕榈油甘油解反应催化合成了单脂肪酸甘油酯。考察了反应温度程序以及加酶方式对最终产物中单甘酯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降温和批次加酶更有利于反应 ,产物中单甘酯质量分数可增大 1 0 %~ 2 0 % ,实验条件下反应 48h后单甘酯质量分数可达 65 % ,脱酶后达 77%。  相似文献   
73.
无溶剂酶催化油脂甘油解中温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咏梅  章克昌 《精细化工》2000,17(6):315-317,324
以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为催化剂 ,进行无溶剂油脂甘油解反应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实验结果表明 :反应 2 4h时在所有实验体系中 ,反应温度高于 46℃时 ,产物中单甘酯平衡质量分数均低于 30 % ,最佳反应温度与体系最低共熔点有关。当体系最低共熔点约在 35~ 45℃时 ,临界温度 (TC)现象较明显 ,最佳反应温度接近于此反应体系的最低共熔点。油脂熔点和体系最低共熔点低于 35℃时 ,最佳反应温度及临界温度高于最低共熔点 ;油脂熔点和体系最低共熔点高于 45℃时 ,最佳反应温度低于最低共熔点。提出了第一临界温度和第二临界温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74.
利用溶胶-凝胶旋涂镀膜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在FTO玻璃上制备了ZnO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镜(SEM)对其晶相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酞菁染料ZnPc和窄禁带半导体PbS量子点(Q-PbS)为敏化剂,分别制备了FTO/ZnO/ZnPc电极、FTO/ZnO/Q-PbS电极和FTOZnO/Q-PbS/ZnPc电极,结果表明,ZnPc和Q-PbS对ZnO纳米颗粒膜产生了良好的敏化作用,且两者的复合敏化效果最好;制备了FTO/ZnO/Q-PbS/ZnPc为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在模拟太阳光下,电池的开路电压为304mV,短路电流为1.42mA,光电转换效率为0.696%,填充因子为0.348。  相似文献   
75.
MgB_2掺杂SiC的相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蔓延法(SHS)在锥形模具内成功淬熄(CFQ)MgB2掺杂8%SiC的反应.对不同温度区域试样的XRD、SEM、ED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27~650℃时Mg和B颗粒接触以扩散方式在表面发生了固—固反应,Mg的表层初次形成MgB2,在650~700℃时,包裹在初次生成的MgB2内部未反应的Mg将熔化,液态Mg的活性大大提高,以扩散、渗透的方式通过初次生成的MgB2层与B原子发生液-固反应,MgB2相界面不断地向B原子方向推进,直到完全形成MgB2;700~750℃时掺杂的SiC大部分与MgB2反应生成Mg2Si,同时有一部分C原子进入到MgB2取代了B原子,并有少量MgB2分解形成MgB4和Mg。在形核结晶过程中由于反应时间短,温度梯度大,部分Mg来不及扩散就重新结晶。  相似文献   
76.
酶催化手性拆分旋光异构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酶催化拆分反应的国内外新进展归纳为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转移-裂合反应以及非水介质中的合成反应等类型,并列举了其中一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实例。探讨了介质工程、预处理酶及添加剂等因素对对映体选择性和产率的影响。指出酶催化手性拆分在不对称合成领域的发展方向将是新的适用反应类型的开发、酶的固定化及重复利用技术,以及大规模制备手性产品的专用反应器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77.
非水相酶促合成己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seudomonas sp.脂肪酶在烷烃溶剂中催化合成已酸乙酯,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加水量,加酶量,底物浓度,溶剂种类以及原料摩尔比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6℃,已酸浓度0.4mol/L,己酸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1.1。辛烷作为溶剂,加酶量为1000u/g己酸,反应时间24h,已酸转化率达92.3%。  相似文献   
78.
详细综述了非水相酶催化合成蔗糖酯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酶的种类、反应介质、底物性质、外加辅助手段等因素对蔗糖酯产率以及对酶区域选择性的影响。酶催化区域选择性合成蔗糖酯的难点在于蔗糖具有多个可酰化羟基及其与酰基供体的不相溶性,提出通过介质工程、底物修饰改性、外加物理场如微波和超声波辅助等改善底物相溶性,通过筛选酶、蔗糖修饰等可以得到高区域选择性的蔗糖酯。最后指出酶催化合成蔗糖酯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79.
夏咏梅  方云  杨扬  吴云兰 《精细化工》2001,18(10):572-575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 (AS)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 (PEG)或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的混合体系的行为。在满足实验用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超过其自身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阈值 [MP]的前提下 ,AS PEG或AS PVP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 浓度对数 (γ -lgc)曲线呈现拟双平台 (或双拐点 )特征。对AS PEG体系而言 ,PEG的 [MP]为 2 0 0 0~ 40 0 0。具有双拐点的γ lgc曲线对应于两个表面活性剂临界浓度值 ,即第一临界浓度值c1和第二临界浓度值c2 ,且满足c1相似文献   
80.
一类新型低温氧漂促进剂AOBS促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成的一类新型低温氧漂促进剂烷酰氧苯磺酸盐(AOBS)的促漂性能进行了试验。考察了过硼酸钠(PB)/AOBS对模拟可漂性物质亚甲兰的漂白效果,研究了时间、pH范围,漂白剂及漂白促进剂浓度对亚甲兰漂白力的影响,得到了对亚甲兰漂白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还对普通碳黑污市和特制茶污布进行了去污/漂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由壬酸,癸酸和椰油酸衍生的AOBS均有很好的低温促漂作用,加入0.075%PB和0.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