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豆脂肪氧合酶酶促合成亚油酸氢过氧化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水相体系中大豆脂肪氧合酶酶促合成亚油酸(LA)氢过氧化物的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4 11g/L,pH=9,5℃,反应时间120min,亚油酸氢过氧化物产率80%。当m(LA)∶m(surfactant)=1∶1时,Tween系列、CTAB、AOT、AEO4、OAPCG、S8390均能加速反应,其中AEO4使反应时间缩短至30min,产率提高12%。一些盐可以明显地加快反应进程,其中柠檬酸钠使反应时间缩短至15min。外源Fe3+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 5μmol/L或外源Fe2+为5nmol/L时反应速度显著提高,消除了滞后期。  相似文献   
22.
N—酰基肌氨酸钠的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N-酰基肌氨酸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在日用化学品的应用,给出了一些应用配方实例。  相似文献   
23.
用共轭亚油酸钠(SCL)在SiO2纳米颗粒表面吸附,得到表面改性的SiO2纳米颗粒,然后在80 oC条件下通过热聚合引发SCL分子自交联,从而稳定SCL@SiO2纳米颗粒的SCL层并改善表面润湿性。通过Zeta电位表征手段证实SCL吸附在SiO2纳米颗粒表面。以SCL@SiO2纳米颗粒作为单一乳化剂制备液体石蜡的Pickering乳液,结果表明该Pickering乳液比传统乳液更稳定。由于SCL@SiO2纳米颗粒的SCL层比简单吸附脂肪酸的SiO2改性颗粒更稳定,且粒径会随着pH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由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24.
制备和选取了共9种聚醚聚羧酸磺酸钠大分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聚醚聚羧酸磺酸钠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分散炭黑、酞菁蓝、重质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分散炭黑的能力影响;考察了聚醚聚羧酸磺酸钠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其分散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类表面活性剂对炭黑和重质碳酸钙的分散力均优于市售聚丙烯酸钠。Mn为38000左右的聚醚聚羧酸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分散炭黑性能最佳,增加其分子量分布值、聚醚侧链的长度和支链化程度,其稳定水性炭黑色浆的能力更高。  相似文献   
25.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生物表面活性剂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分为发酵法和酶法合成两个分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包括中性类脂、磷脂/脂肪酸、糖脂、含氨基酸类脂,聚合型和特殊型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6.
对Mg-C-Ni3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绘出了反应的标准自由焓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绝热温度随Ni含量变化的曲线以及绝热温度随预热温度变化的曲线。分析表明:Mg-C-Ni体系的主要反应是Mg+C+3Ni=MgCNi3;体系的绝热温度随Ni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预热温度为900K且绝热的条件下,理论计算Ni最佳的含量77.8%;若Ni含量过大,体系的绝热温度小于1800K时,可以适当的提高预热温度,来确保反应的自发进行;预热温度太低时不能点燃反应,预热温度应该大于893K,并且绝热温度随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27.
两性表面活性剂(五)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生理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生理活性,指出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样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低,甚至比乙醇的还要低,两性表面活性剂对高等生物的致突变作用不明显,但对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强制 杀来作用,详细讨论他两性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并指出利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争毒性是配制温和性配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单离长链脂肪酸(C12、C14、C16和C18脂肪酸)为原样,采用无溶剂法和溶剂法(酸催化α-溴代反应)两种方法制备了α-溴代长链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转化率均大于80%。  相似文献   
29.
微水体系中酶促合成己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andidalipolytical脂肪酶在烷烃溶剂中催化合成白酒主体香料己酸乙酯。反应温度 36℃ ,己酸浓度 0 4mol/L ,己酸与乙醇摩尔比 1∶13,辛烷为溶剂 ,批次加入分子筛 ,加酶量为 15 0 0u/g己酸 ,反应 2 4h ,己酸转化率达 85 %  相似文献   
30.
方云  夏咏梅  杨扬  吴云兰 《精细化工》2001,18(11):627-630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 (PEG)或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的混合体系 ,实验结果表明SDS PEG或SDS PVP的表面张力 浓度对数 (γ lgc)曲线可以具有拟双平台 (或双拐点 )的特点。定义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阈值 [MP]这个聚合物结构特征常数 ,并发现实验用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超过该类聚合物的 [MP],其γ lgc曲线才可能呈现双拐点特点。实验结果同时显示SDS PEG体系中PEG的 [MP]为 2 0 0 0~ 40 0 0。具有双拐点的γ lgc曲线对应有两个表面活性剂临界浓度值c1和c2 ,且满足c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