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加热系统间歇泉流动现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的间歇泉流动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流动变化的平均周期和加热功率之间的计算关系式.结果表明:在间歇泉流动中,系统内的液体会周期性地沸腾,并循环出现多种流动形态;液体的冷却回流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和压力变化;随着功率的加大,间歇泉流动的变化周期变小,管路内的流动变化以及...  相似文献   
62.
采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和威廉姆斯-霍金斯(Ffowcs Williams and Hawkings,FW-H)模型对浸没排气过程声信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竖直向下浸没排气过程声信号产生机制及理论依据。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声信号与流场流动状态相关,气泡间分离和气体再注入过程引起的气泡体积剧烈振动是影响气泡流声信号产生的关键因素。在同一深度处,在径向上声压随位置的变化服从指数衰减,在周向上声信号呈现球源信号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63.
DVI管线破裂始发严重事故的IV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了直接注入管线破裂始发的严重事故,分析堆芯熔融物压力容器内保持(IVR)策略实施以后压力容器下腔室内堆芯碎片和压力容器下封头的响应、堆芯碎片与压力容器壁面的传热、压力容器外壁面与堆腔水之间的传热以及压力容器不同区域的热流密度。研究表明,该事故序列下未发生下封头蠕变失效,区域4有最早发生蠕变失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
采用一体化严重事故分析工具,对600MWe压水堆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氢气风险及拟定的氢气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小破口失水始发事故和全厂断电始发事故工况,大破口失水始发严重事故堆芯快速熔化,在考虑100%锆 水反应产氢量的条件下,大破口失水始发事故氢气风险较大,有可能发生氢气快速燃烧;在氢气控制系统作用下,发生大破口失水始发严重事故时,安全壳内平均氢气浓度和隔间内氢气浓度低于10%,未达到氢气快速燃烧和爆炸的条件,满足美国联邦法规10CFR中关于氢气控制和风险分析的准则,认为该氢气控制系统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在核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六西格玛(Six Sigma)管理模式,论述了在核电企业推广六西格玛管理理念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实施六西格玛的步骤.核电厂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机制,可消除或减少人因失误,并期希望实现"零缺陷"质量和操作,降低事故风险,以实现核电厂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6.
本工作耦合建立了600 MW压水堆核电厂热工水力、裂变产物行为和放射性后果评价的分析模型,选取SB-LOCA、SGTR、SBO和LOFW等4个高压熔堆事故序列,研究了主回路卸压对压力容器外裂变产物释放的影响,包括主回路卸压对压力容器外裂变产物释放的缓解效应和其他负面影响。分析表明:实施主回路卸压可缓解高压熔堆事故序列下压力容器外的释放,但卸压工况下事故早期安全壳内的气载放射性活度较基准工况下的大。相关分析结论可作为严重事故管理导则制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7.
使用RELAP5程序建立CANDU 6型重水堆模型,对停堆工况下主热传输系统环路内的单相自然循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推导出重水堆单相自然循环流量模型。对Vijayan模型与RELAP5程序的自然对流传热模型(Churchill-Chu和McAdams模型)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Vijayan模型计算的水平壁面传热系数低于程序模型,造成包壳温度略高,而竖直壁面传热系数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8.
压水堆核电厂"半环"运行时丧失余热排出系统的事故后果非常严重.为研究该事故进程,本工作以300 MW级压水堆核电厂为研究对象,对"半环"运行工况下丧失余热排出系统的事故进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主泵检修和蒸汽发生器人孔打开工况易因丧失冷却剂而使堆芯裸露,堆芯温度迅速升高,并引发熔堆的事故风险.而当一回路系统闭口时,系统压力将升高很快,存在系统超压风险.  相似文献   
69.
在发生核电厂严重事故时,乏池水洗作为放射性气溶胶去除的手段之一,应用于先进非能动压水堆中。为评估气溶胶水洗效果,本文建立了蒸汽冷凝、惯性碰撞、重力沉降、离心沉积和布朗扩散等典型气溶胶去除机制模型,同时考虑了可溶性气溶胶颗粒增大现象,采用FORTRAN语言实现了气溶胶水洗效果分析程序。通过构建LACE Espana实验装置分析模型,模拟了3种典型低流速工况,并开展了气溶胶粒径、蒸汽份额以及淹没深度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洗净化系数(DF)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合理,模型有效性得到初步验证;DF随气溶胶粒径、蒸汽份额以及淹没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可溶性气溶胶颗粒增大将显著提高DF。  相似文献   
70.
事故后气溶胶通过安全壳微小通道穿透会发生滞留现象,在不同载气流动状态下,主导沉积机制不同,会影响气溶胶的穿透率,因此需要研究微小通道内气溶胶的载气流动特性及气溶胶沉积特性。本文建立了微小通道气溶胶穿透与滞留实验装置,开展了雷诺数为40~3 600的载气流动与气溶胶沉积实验研究。在雷诺数约为700时,微小通道内会发生层流转捩。层流流动下,在大突缩比的矩形微通道中,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入口碰撞效应减弱,穿透率增大;小突缩比薄壁毛细管微通道入口效应弱,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气溶胶几乎完全穿透。在雷诺数为800~3 600的湍流流动下,气溶胶沉积主要处于涡流扩散-碰撞区及惯性主导区,受到湍流涡的影响气溶胶穿透率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