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有效的预防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3 4例肝移植后患者进行分组 ,单纯使用拉米夫定组 16例 ;小剂量HBIG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组 18例 ,全部得到随访。结果 单纯组随访 6~ 3 2月 ,平均 18 1月 ,有 4例术后乙肝复发 ,已死亡 3例 ;联合组随访 3~ 2 0月 ,平均 15 1月 ,仅 1例术后 3月出现HBsAg阳性 ,经积极治疗 4月重新转阴性 ,现已术后 12月 ,肝功能正常。结论 小剂量HBIG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对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有良好的效果 ,单纯使用拉米夫定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且有YMDD变异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计算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3.33%~56.67%;0.5<FIC≤1占43.33%~50%;1<FIC≤2占0~6.67%;FIC>2为0.结论: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反相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浓度的方法。方法:以苯丙醇胺为内标,血浆样品经NaOH碱化,甲基叔丁基醚二次萃取后常温氮气挥干,100μl流动相溶解,50μl进样分析。色谱柱:ZORBAX SB-C18柱(4.6×150mm,5μm),柱温28℃;流动相:甲醇-水相(5∶95,内含0.75%的三乙胺,以H3PO4调节pH值至6.6),流速1.0m l.m in-1,检测波长213nm。结果:盐酸伪麻黄碱在0.05~1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151X-0.0804(r=0.998),相对回收率为94.4%~118.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9.8%。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性好,可用于盐酸伪麻黄碱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总结右室双出口(DORV)手术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16例DORV手术治疗中,主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VSD)11例,肺动脉瓣下型VSD1例,两大动脉瓣下型VSD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者13例,肺动脉瓣(或肺动脉干)狭窄3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房间膈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等畸形。采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瓣上横切口左心室-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4例,右室流出道纵切口左心室-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跨瓣补片和不跨瓣补片11例,左心室-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及右室流出道超常加宽连接肺动脉干1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关胸时心脏骤停,二次转流后不能停机,死亡。1例术后拔气管插管后6h,出现呼吸衰竭,再次插管后出现脑损害并发症,术后22d放弃治疗。其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根据右室双出口的类型,合并畸形及肺动脉压力,制定正确的个体化手术方案,保证重建的左右心室流出道通畅,术后严密监护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多次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0名18岁~40岁健康志愿者,多次静滴300mg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分别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首次与第五日给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0分别为(5.73±0.79)mg/L、(5.72±0.82)mg/L;t1/2β分别为(2.01±0.27)h、(1.85±0.20)h。首次给药AUC0-∞为(13.50±2.47)mg·h·L-1,第五日给药AUC0-τ为(14.53±2.71)mg·h·L-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续给药至五日的峰谷浓度与第一日给药的峰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2次/d,300mg/次,在人体内可达到有效血浆浓度,且连续给药五日体内未见蓄积。该方案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中国健康志愿者CYP2D6的基因型,按照分型结果将志愿者分为四组,第1组:CYP2D6*2W*10W,第2组:CYP2D6*2H*10W或CYP2D6*2M*10W,第3组:CYP2D6*2M*10H,第4组:CYP2D6*2M*10M,每组筛选10人,共40人。各组志愿者单次口服100mg美托洛尔后,使用HPLC方法测定血和尿中美托洛尔及其代谢产物α-羟基美托洛尔(HM)的浓度,研究其在不同基因型志愿者体内的药代过程。结果:第2组美托洛尔及其HM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第1组相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第3组美托洛尔的t1/2、AUC、Cmax显著高于第1组(P〈0.05);而HM的t1/2延长47.3%,AUC降低56.0%(P〈0.05)。第4组美托洛尔的t1/2、AUC、Cmax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和第3组(P〈0.05);HM的t1/2、AUC、Cmax与第1组和第3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呈现基因剂量效应。第3组和第4组的口服清除率和肾清除率均低于第1组,而0-24h代谢比率分别为第1组的1.82倍和3.96倍。结论:CYP2D6*2对于美托洛尔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没有影响;但CYP2D6*10可降低酶活性,且CYP2D6*10纯合子变异比杂合子变异对美托洛尔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更大,呈现基因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建立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浓度的方法。方法:以苯乙双胍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取上清20μL进样分析。色谱柱:ZORBAXSB-C18柱(4.6mm×150mm,5μm),柱温28℃;流动相:甲醇-水(50:50)(内含0.2%的三乙胺,0.005mol/L的KH2PO4,0.00067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以H3PO4调节pH值至5.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3nm。结果:二甲双胍在0.8mg/L~12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1581X-0.0071(r=0.9999),相对回收率为111.9%~118.3%,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10.5%。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性好,可用于二甲双胍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8.
119.
生物细胞中进行着各种复杂的代谢过程,除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外,还包括信息代谢过程,它主要传递着环境变化的信息,调节和控制着物质与能量代谢以及生理反应与生长发育,故称之为细胞信号系统.铜绿假单胞菌为一种机会感染性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各种严重感染与其毒力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0.
患者男性 ,6 1岁。发现左腹股沟肿物 5年 ,左下腹肿物1年 ,近日出现压痛。查体 :左下腹及左腹股沟可触及多个结节 ,质硬 ,光滑 ,活动。超声示 :左下腹髂血管周围和左腹股沟多发实性结节。临床诊断 :淋巴瘤。病理检查 巨检 :淋巴结多个 ,直径 3 5— 5cm。镜检 :大多数淋巴滤泡较正常滤泡小 ,个别增生扩大。淋巴滤泡内小血管无明显增生及玻璃样变性。个别淋巴滤泡中心可见少量无定形红染物质 ,个别淋巴滤泡周围可见略呈同心圆排列的淋巴细胞 ,形成不典型洋葱皮样外观 (图 1)。淋巴滤泡间可见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弥漫增生浸润 ,浆细胞内可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