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腰椎板截骨后原位再植术式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果。方法通过对采用腰椎截骨后再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5年以上24例病人临床疗效的信访和12例病人的回访,通过临床疗效、X线、CT检查观察腰椎板截骨再植后骨愈合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优28例,良6例,可2例。截骨再植愈合情况:愈合10例,未愈合2例。结论腰椎椎板截骨后原位再植作为一种治疗腰椎的方法,从临床疗效、植骨愈合和恢复脊柱正常序列结构上都是一个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2.
骶骨螺钉四种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骶骨螺钉四种不同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取6具完整10%甲醛液浸泡固定的湿润成人脊柱标本(L5S1),两侧分别采用螺钉经椎弓根椎体间内固定(PTSF)法、前内骶岬法和经前内单、双边皮质固定四种骶骨固定技术。通过模拟生理应力进行疲劳试验,测定固定刚度变化和抗拔出力。根据骶骨的CT片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骶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PTSF法固定组螺钉最大扭矩为(3.32±0.63)Nm,且抗拔出力最大,最大可达(1623±327)N。在循环负载过程中,PTSF法固定组的最后刚度高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中螺钉的最大扭矩与抗拔出力均有显著相关性。试件的结构刚度、剪切模量及骨小梁组织的弹性模量等材料性质越高,骶骨螺钉抗拔出力越大。结论PTSF法骶骨螺钉的旋入扭矩和抗拔出力最大,固定最坚强,前内骶岬法次之,经前内单侧皮质固定组最差。  相似文献   
103.
X-STOP棘突间减压系统治疗腰椎神经源性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症状,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传统减压术和融合术貂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脊柱后方力学稳定装置X-STOP棘突间减压系统,通过限制腰椎管狭窄节段的后伸来缓解临床症状,不影响狭窄节段的屈曲,旋转、侧屈,有助于保存狭窄节段的运动功能,防止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X-STOP棘突间减压系统植入术操作简单,研究表明植入术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且与椎板切除减压术相当.X-STOP棘突间减压系统对轻至中度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比较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板(AP)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70~85岁,平均75.7岁。采用PFNA治疗27例,Gamma钉24例,解剖板治疗17例,对三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Gamma钉组、解剖板组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FNA组与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3.00±14.00)min、(70.00±16.00)min,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解剖板(91.00±11.00)min;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9.11±24.58)m L,明显少于Gamma钉组(188.38±16.53)m L和解剖板组(233.74±11.06)m L。结论 PFNA、Gamma钉和解剖板三者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PFNA和Gamma钉较解剖板手术时间短,PFNA手术方式较另外两种术中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5.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其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但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对痛风的认识才开始接触到其生化本质。此后,关于痛风的概念和诊疗均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并存在着从低级到高级、由一般到特殊而又到一般的认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例(22个节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JOA、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CT、MRI检查,观察植入假体的稳定性及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术后经过24个月的随访,JOA评分增高、ODI评分降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虽然置换节段早期的活动度较术前有所减小,但长期随访示恢复了术前的活动范围,保持了正常的颈椎运动功能。置换节段假体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发现植入物下沉和异位骨化现象。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但可以保持颈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还可重建颈椎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参数作为评价鼻咽癌放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及其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收治前均未有放、化疗史,放射治疗前1天及放疗4周后各行1次常规MRI及MR-PWI检查,对比分析放疗前后鼻咽部肿瘤的大小、灌注特点及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在MR-PWI图像上,放疗前鼻咽癌肿块主要表现为高灌注,其显示的高灌注区域最大层面面积要小于放疗前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面积(P<0.05);40 Gy剂量放射治疗后,敏感组高灌注区域明显下降,其下降面积要大于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面积(P<0.05);肿瘤放疗后坏死或纤维化表现为BV下降,而复发表现为BV升高(P<0.05)。结论常规MRI检查结合MR-PWI成像,可以更准确的反应鼻咽癌放疗前后的生物学变化;灌注图像及其参数在作为评价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指标,及鉴别肿瘤放疗后复发与坏死或纤维化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王志强  邓平  李涛  谭华绣  聂林 《中外医疗》2009,28(17):11-12
目的探讨高场MR对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1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高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血管重建。结果共检出病灶111个:平扫发现病灶80个,动态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4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7个,延迟60min之后新发现4个直径〈1cm的病灶。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P〈0.05)。血管重建显示情况:MRA成功显示16例3级以下肝动脉,图像可与DSA相媲美,余2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成功显示16例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3例显影较淡而不能清晰,余2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高场MR能提高HMs的检出率,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程雷  聂林  潘新  张力 《解剖学报》2009,40(4):651-655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Ad-hBMP-7)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复合后对脊柱融合的影响. 方法 抽取大鼠骨髓获得BMSCs,应用Ad-hBMP-7转染大鼠BMSCs,将NHAC材料和密度为2×105/ml的Ad-BMP-7转染大鼠的BMSCs细胞孵育2h后备用;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成4组,建立脊柱后外侧融合模型,分别植入自体髂骨(A组)、NHAC材料(B组)、NHAC材料和BMSCs(C组)以及Ad-hBMP-7-BMSCs与NHAC材料混合物(D组).每组行RT-PCR 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8周和12周后分别行X线摄片,并对标本进行手触检测硬度、生物力学检测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D组10只大鼠的脊柱L4/5节段全部融合;A组12周0例融合;B组12周0例融合;C组12周3例融合.D组同A、B、C组结果 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01). 结论 BMP-7局部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化骨能促进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阐明Neulen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及长期的随访结果.[方法] 通过对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 2012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其中获得了26例较完整的随访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35 ~ 81岁,平均62岁.CT及MRI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生肥厚16例,后纵韧带骨化10例.常规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后在门轴侧用Neulen钛板和螺钉在开门部位作为固定方式;16例患者使用5枚钛板固定,7例患者用4枚钛板固定,3例间隔使用3枚钛板固定.收集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轴位CT资料,根据门轴腹侧和背侧皮质部位连接骨质来评价骨质愈合情况.腹侧和背侧部位均有骨质连接才能判定为愈合.[结果] 术后颈椎轴位CT扫描显示无脊髓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收集到术后3个月26例患者Neulen钛板固定的117个节段和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69个阶段CT检查结果,结果显示3个月和6个月时轴侧骨愈合率分别为68.4%和85.5%.Neulen钛板椎板成形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重建系统,随访期间无钛板移位、神经损伤和关门现象.3个节段轴侧皮质完全不连接节段均未愈合,椎管扩张状态仍能维持.[结论] Neulen钛板能够为开门后扩大的椎管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有利于提高轴侧骨愈合率并长期维持椎管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