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探究与分析患儿家长对发育性髋关节不良认知情况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患儿的家长45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本院自制的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认知情况调查量表对患儿家长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并针对患儿家长的知识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结果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相比于高中、初中及以下患儿家长的认知问卷调查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职业为知识分子、行政工作者患儿家长的认知问卷调查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居住地为城市的患儿家长的认知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其他类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该组患儿家长行发育性髋关节不良知识调查结果如下:生活护理、石膏护理、皮肤护理、运动锻炼评分、总分分别为(14.56±2.34)分、(15.091±3.19)分、(15.48±2.56)分、(14.90±2.45)分、(67.86±8.65)分,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5.56%、53.33%、55.56%、57.78%、60.00%。结论患儿家长对发育性髋关节认知情况较差,对于患儿各个方面的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高,据此需要针对有效的干预策略,从而更好的提高患儿家长对发育性髋关节的认知情况,以起到辅助促进提高患儿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究与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患者59例,对合并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儿共59例,进行了为期8至12个月左右的随访,在术后按照Salter的标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约有14例患儿合并发生了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发生率为18.64%(11/59)。9至11岁组相比于6至8岁、2至5岁的患儿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脱位相比于Ⅱ度脱位、Ⅰ度脱位具有较高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牵引的相比于皮肤牵引、骨骼牵引的患儿具有更高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疗效,但并不能避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通常可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了手术介入操作、患者年龄以及股骨头脱位程度等。  相似文献   
44.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其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分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三种类型。我国发病率报告为0.9‰-39‰,男女发病比例为1:5-7,甚至更高。早期诊断并未普及,儿童骨科医师甚至成人骨科医师都在治疗,但治疗方法各异,并发症较多,一直是儿童骨科医生研究的热点。一、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5.
[目的]幼兔双髋行人位、动力蛙式位及传统蛙式位固定,探讨对股骨头及骺板软骨细胞凋亡影响。[方法]44只3周龄幼兔随机分4组(n=11):人位组(A组),动力蛙式位组(B组),传统蛙式位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D组),固定3周后处死取股骨头。采用HE染色观察股骨头及骺板软骨细胞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软骨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HE示A、B、C实验组股骨头表面软骨不光滑,细胞柱状紊乱,层次不清,细胞数量减少,基质染色不均匀,纤维组织增多;对照组软骨表面光滑,细胞柱状排列整齐规则,数量多,基质染色均匀;(2)免疫组化示股骨头关节软骨A、B、C实验组bax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cl-2/bax比值最高,动力蛙式位组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传统蛙式位组和人位组(P<0.05);股骨头骺板软骨对照组和动力蛙式位组肥大、增殖区细胞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传统蛙式位和人位组(P<0.05),静止区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髋固定体位均能影响股骨头及骺板软骨细胞凋亡,其中,传统蛙式位及人位固定加速软骨细胞的凋亡,不利于细胞存活,而动力蛙式位固定...  相似文献   
46.
背景:通过传统的X射线评价,Chiari截骨能明显改善股骨头的覆盖,但对截骨后效果的三维立体评价研究很少。 目的:利用三维CT评价Chiari截骨术后髋关节的形态变化,同时比较X射线及三维CT方法测量股骨头覆盖是否存在差异。 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性试验,病例来自2003-01/2006-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 对象: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髋臼发育不良患儿12例(12髋),男5例,女7例;左侧8例,右侧4例;手术时年龄7.2~15.2岁,平均11.5岁。 方法:12例患者(12髋)均行Chiari截骨治疗。5髋在关节囊外截骨,7髋行关节囊小切口紧邻髋臼外上缘截骨。根据Colton提出的评分方法进行临床功能评价;在前后位X射线平片测量手术前、后的股骨头覆盖率及截骨的高度;在三维CT图像上测量股骨头前1/4、中1/2、后1/4部位的覆盖率。 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测量截骨前后股骨头覆盖率、截骨高度;三维CT测量冠状面上股骨头前1/4、中1/2、后1/4的覆盖率及髋臼前倾角;Colton法测量髋关节的功能评分。 结果:所有12髋术后临床功能评定,优6髋,良3髋,3髋为一般;在切开关节囊的7髋中,优2髋,良3髋,未行关节囊切开的5髋中,优良各2髋;在切开关节囊的髋中,截骨高度低于未行关节囊切开髋中的截骨高度[(3.64±1.54),(11.00±2.09) mm,P < 0.01];不同截骨高度与临床评定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前9例有明显的髋痛,随访时,5例已无疼痛(其中4髋截骨高度适宜),4髋截骨过高者仍有疼痛;无深部感染、坐骨神经损伤、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X射线及三维CT测得的股骨头覆盖率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 < 0.01);但三维CT测得的股骨头前外侧、中外侧覆盖率明显小于X射线测量结果(P < 0.01);术后在股骨头的前外侧仍存在覆盖不良。 结论:利用X射线测量评价Chiari截骨术后股骨头的覆盖存在假像,真实情况并非像X射线测量结果那样完美。术前、术后利用三维CT仔细评价髋关节的病理缺陷是必要的。Chiari截骨后,在股骨头前外侧仍覆盖不良。为达到合适的截骨高度,行关节囊小切口准确显示髋臼的外上缘对术后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7.
髋臼成形术失误或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育性髋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均必须行髋臼成形术,是小儿骨科经常应用的一种术式。在以往的大量医疗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问题,甚而导致手术的失败,为了提高髋臼成形术的质量,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提出个人的看法共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48.
背景: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该病预后影响很大,延误诊断将提高治疗的难度及手术的失败率,影像学诊断是该病在早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的:总结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相关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ultrasound”,中文检索词为“髋关节,脱位,诊断,X射线, CT,MR,超声”。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51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宫内因素和机械因素等。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X射线、CT和MRI,X射线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是筛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常用检查;CT能够三维观察股骨头、髋臼的形态及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婴幼儿来说其辐射大且操作难度高;MRI由于其能够早期发现髋关节脱位时软骨的病理改变,使其成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尤其MRI增强在观察股骨头血运方面的重要贡献,成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疗效评价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9.
患者 女,17岁,农民。1993年11月22日入院。半年来时有上腹部不适,多在饥饿时出现,进食后缓解。近一个月加重,时隐痛;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曾黑便二次;纳差,乏力。检查:一般情况尚好,贫血貌,浅淋巴结不肿大,腹部未见异常。红细胞3.42×10~(12)/L,血色素80g/l;大便潜血( );胃液分析:  相似文献   
50.
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3例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腰背部疼痛和代偿性脊柱侧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且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 ;CT检查可见典型的“牛眼征” ;3例均手术切除病灶 ,术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小儿脊柱的骨样骨瘤可引起疼痛和代偿性脊柱侧凸 ;骨扫描结合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最好方法 ;早期手术切除病灶 ,症状可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