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18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对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去骨瓣减压术后6~8周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术后2个月采用GCS和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一例死亡,患者意识障碍及"环锯症状"减轻、生存质量提高,均无颅内感染及排斥反应。结论根据适应证对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碍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65例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将其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167例和非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98例,同时给予2组患者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情况及睡眠障碍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睡眠障碍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昼间功能与康复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康复治疗2周后,睡眠障碍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脉压、晨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恢复老年脑梗死患者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KLF6(krüppel-like factor 6)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切除32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新鲜标本,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KLF6 mRNA的表达.同期收集20例正常胃黏膜、45例肠上皮化生、16例异型增生及30例胃癌组织存档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KLF6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与Ⅲ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间KLF6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F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组织KLF6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结论:KLF6蛋白的表达异常与Ⅲ型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在监测癌前病变的进展及早期胃癌的发现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内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例股骨内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9例,女3例;年龄24 ~ 65岁,平均43岁;单一(AO B2型)骨折9例,粉碎性(AO B3型)骨折3例.切开复位后分别使用高尔夫锁定钢板固定5例,T型锁定钢板固定3例,L型锁定钢板固定3例,跟骨钢板固定l例.术后使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综合评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6~ 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达到稳定愈合,无发生关节面塌陷、关节僵硬、关节内感染、骨不连与畸形愈合等,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AKS评分80~ 92分,平均88分. 结论 选择合适的钢板固定股骨内髁有利于维护骨折稳定性并帮助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5.
李海波  秦大鹏  葛雯  王振中  曹亮  肖伟  于洋  姚新生 《中草药》2019,50(14):3461-3470
青蒿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倍半萜、二萜、黄酮、苯丙酸、香豆素、黄酮和挥发油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具有抗疟疾、抗肿瘤、抑菌杀虫、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显著的抗疟活性使青蒿较早就用于疟疾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葛雯  李海波  王振中  于洋  苏真真  杨彪  曹亮  黄文哲  肖伟  姚新生 《中草药》2019,50(17):4189-4199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综合应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经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解热抗炎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4aS,7aS,7bS)-4,4a,7a,7b-tetrahydro-2H-1,7-dioxacyclopent[cd] indene-5-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1)、(4aS,7aS)-1,4a,5,7a-tetrahydro-7-(hydroxymethyl)-cyclopenta[c] pyran-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2)、3α,5α-tetrahydrodeoxycordifoline lactam(3)、R-(Z)-4-甲基-5-[(2'',6'',6''-三甲基-4''-氧代-2''-环己烯-1''-基) 亚甲基]-2(5H)-呋喃酮(4)、(1α,2α,3β,4β)-2,4-双 (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环丁烷二甲酸(5)、4-[(6-O-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 氧基]-3-甲氧基苯甲酸(6)、丁香脂素(7)、E-3-(3,4-二羟基苯亚甲基)-5-(3,4-二羟基苯基) 二氢呋喃-2-酮(8)、6,7-二甲氧基香豆素(9)、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0)、水杨酸(11)、丁香醛(12)、苯乙酸(13)、香草醛(14)、咖啡酸(15)香草乙酮(1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1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18)、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9)、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0)、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1)、5-O-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2)、3,5-O-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3)、4,5-O-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4)。其中化合物11014~24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PGE2的分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911~1322~24 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有机酸类化合物可能为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7.
背景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结果是引起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后果严重.寻控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生物标志物对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有高通量筛选优势,可用于分离和鉴定脓毒症患者体液、细胞等内的差异蛋白质. 目的 综述蛋白质组学在脓毒症中的研究现状,为其在脓毒症中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总结蛋白质组学在探究脓毒症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趋向 虽然蛋白质组学技术仍存在缺点,但其自身优势有助于为脓毒症的防治寻找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8.
听神经瘤起源于内听道内的听神经鞘膜,是常见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8%~10%[1].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由于肿瘤体积大,与脑干关系密切,术中易损伤局部颅神经及重要的血管,全切肿瘤困难,故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多.我科于2008年9月—2014年5月对45例患者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线粒体疾病是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类遗传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核质置换技术的出现为线粒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有的核质置换技术包括生发泡移植、纺锤体移植、极体移植和原核移植技术,其中生发泡移植涉及的体外成熟可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纺锤体移植最大的挑战是纺锤体组装对机械刺激敏感,缺乏核膜包绕,操作过程可能对纺锤体造成损伤;极体移植违背了自然选择过程,其远期影响尚不明了;原核移植操作方便、基础研究证据充分,具有短期内向临床转化的潜能,但使用已经受精的合子作为胞质供体面临的伦理争议较大。本文就4种核质置换技术治疗线粒体疾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析颈源性头痛患者在脉冲射频治疗基础上联合臭氧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有颈源性头痛患者52例,为本院2014年-2017年间收治,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与联合组(26例)。比较不同方案对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改善,联合组改善更具优越性(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颈源性头痛患者用脉冲射频与臭氧两种手段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