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1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构建了遗传算法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用于求解根系吸水模型参数。分别进行数值试验和棉花根系吸水试验对混合遗传算法求解精度进行验证。数值试验表明,采用混合遗传算法优化求解根系吸水模型参数的优化值具有较高的精度,含水率资料的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对根系吸水模型参数的优化精度有较大影响,在实际中时间步长可取值5~10d,空间步长取值5~10cm。对室内棉花根系吸水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遗传算法求解的根系吸水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根系吸水。该方法可用于求解根系吸水参数。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为50%~70%(W50-70处理)、土壤含水量为60%~80%(W60-80处理)、土壤含水量为70%~90%(W70-90处理)]、不同沸石用量处理[3 t/hm2(Z3处理)、6 t/hm2(Z6处理)、9 t/hm2(Z9处理)]、不同沸石埋深处理[15 cm(H15处理)、30 cm(H30处理)、45 cm(H45处理)]对滴灌番茄干物质的影响,用正交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番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茎干物质分配比例有促进作用;增加沸石用量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有促进作用;增加土壤含水量对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存在抑制作用;增加埋深对果实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存在先抑后促的作用,增加沸石用量对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也存在先抑后促的作...  相似文献   
33.
以高产中晚熟冬小麦品种良星99为材料,采用塑料管土柱法,研究了深层灌水条件下,不同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育期内株高、叶面积指数、根系生长、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层灌水不会改变冬小麦各项生理指标的总体趋势,但灌水深度为根系分布深度的75%(T4)最有利于株高的增长以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利于诱导根系下扎、总根长增大、根系活力值增大,但根冠比减小;也显著增加产量,提高小麦收获指数;灌水深度为根系分布深度的75%时植株叶片对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株生育期内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水深度为根系分布深度的75%(T4)时最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为高产节水下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究蓄水坑灌苹果园的合理施肥量,同时为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光合模型影响因子的选取提供依据,并为蓄水坑灌下果园水肥高效管理提供参考。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50、300和600 kg/hm~2,通过原位试验测试不同施氮水平下,苹果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气象参数,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基于关键因素的回归预测方程。结果表明:①蓄水坑灌下叶片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受施氮量影响明显,且均表现为单峰形式,峰值于施氮量300 kg/hm~2时出现。②蓄水坑灌条件下气孔导度、叶绿素a、叶绿素b、施肥量、太阳辐射强度及相对湿度与苹果叶片光合速率为极显著相关,气温与叶片光合速率相关性相对较低。③施肥量与苹果树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a及叶绿素b均为极显著相关;其主要通过影响叶绿素b和气孔导度间接影响叶片光合速率,其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75和0.547。④蓄水坑灌下,关键因素为气孔导度、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同时,基于关键因素的光合速率回归方程的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5.
为了明确灌后复水(降水)对土壤中水氮分布的影响以及选择合理的灌施方式,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蓄水多坑肥灌条件下不同降水量(30.624,37.334,43.56 mm)所对应单坑不同复水量(140.1,228.7,400.5 mm)和不同复水时间(灌后1,5,10 d)对土壤水氮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水后土壤含水率增大,复水量为228.7 mm及以上时,30~8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率的80%以上,且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复水后水分分布越均匀;硝态氮在湿润锋处积累明显,复水后坑壁附近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降低,硝态氮质量浓度峰值向远处推进,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硝态氮推进越远且向深处迁移越明显;复水后铵态氮质量分数在近坑处降低,在距坑较远处增加,但变化幅度均不大,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对铵态氮质量浓度影响越大,复水后土壤铵态氮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36.
采用矩形有机玻璃土箱,研究了4种交替模式(咸淡、淡咸、咸淡咸、淡咸淡)下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交替模式对湿润锋的推进速率在灌水初期0~30min影响较大,淡水较咸水在水平方向推进更快,而咸水较淡水更有利于垂直入渗;对水分、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6cm深度层,咸淡咸的交替模式在该范围内含水率值最大,咸淡次之,第1单项滴灌水的水质对大孔隙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咸淡及淡咸淡的交替模式在该范围内电导率值较大且淡咸淡的交替模式出现了一个突变的电导率值;最后灌淡水能够有效淋洗咸水聚集在表层的盐分。  相似文献   
37.
研究根据室内尿素水解试验资料,建立了以温度、水分、时间为输入因子,尿素态氮含量为输出因子,拓扑结构为3-2-1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及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和零级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3种预测模型均能满足模拟精度要求,所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分别为2.39%、0.992 4和0.984 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模拟效果明显优于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和零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尿素水解动态变化过程,为尿素水解定量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钾、锌肥与氮肥配施对油菜体内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了钾、锌肥与氮肥配施对不同生育期油菜体内硝酸盐累积量及与其相关的硝酸还原酶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肥是使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 ,适量氮、钾、锌肥配施能明显提高油菜体内NR活性和显著降低其硝酸盐累积 ,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与NR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在氮肥用量较高时 ,钾肥和锌肥降低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作用在生长后期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39.
正以黄瓜、番茄和茄子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对我国果菜类蔬菜生产供给、成本收益和流通价格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果菜类蔬菜种植面积、产量有所增加,但仍以分散、小规模生产为主;生产从业人员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工和租地费用刚性增长,生产总成本明显增加,利润率降低;市场流通半径较大,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较高;价格总体明显上涨,波动幅度不断增大。基于此,提出加强科技研发、开展市场综合调控、加强信息预警、促进产销对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求滴灌条件下不同磷钾肥配比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和寻求优质苹果适宜的磷钾肥施肥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磷钾肥配比苹果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试验共设置5个滴灌处理:低磷中钾(P1K2)、中磷中钾(P2K2)、高磷中钾(P3K2)、中磷低钾(P2K1)、中磷高钾(P2K3),以及地面灌溉对照组CK:中磷中钾(P2K2)。结果表明:各处理中,P2K3处理苹果的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值最大,酸度值最小;P2K2处理苹果的果形指数及果肉硬度值最大;滴灌施肥比传统的地面灌溉更有利于苹果树果实的生长发育,可明显提高苹果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等品质指标;对各处理的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考虑施肥量以及经济效益分析认为滴灌条件下,P2K2处理(P2:70 kg/hm~2、K2:100 kg/hm~2)的磷钾肥配比最有利于提高苹果树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