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6篇
农业科学   6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新型杀菌剂的创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克服抗药性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杀菌剂作用机制或靶标是新杀菌剂分子设计合成和创制开发的重要基础,因此作用机制或靶标研究的滞后会阻碍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或新品种的创制。鉴于此,本文对目前杀菌剂作用靶标的识别及靶向杀菌剂的分子设计进行了概述。首先阐述了基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和药物亲和层析技术在靶标识别中的应用;其次概述了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在分子靶标验证中的应用;最后以strobilurin A为先导的Qo位点抑制剂、以肉桂酸为先导的卵菌抑制剂、以萎锈灵为先导的琥珀酸脱氢酶和植物免疫激活剂等不同类型的靶向杀菌剂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2.
农户不易做到的,交给合作社来做;合作社做不好的,交给农户来做,农户与合作社紧密联结、互相支持、携手共进,真正实现了共赢。天元绿色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素有"川西食用菌之乡"美誉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翠月湖镇,创建于2005年初。目前合作社拥有成员80余户,食用菌菌袋培养和菌种生产的核心基地4个,年生产菌袋1200万袋,有食用菌系列品种8个,可年产鲜菇近5000吨,加工腌渍品近2000吨,产品销售至成都、重庆、广州、上海等城市,还出口到日本、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中温高黏度介质双端面机械密封主密封的传热和变形规律以及冲洗液的压力和温度对其影响,从而为密封性能改进和冲洗液的高效控制提供依据.以乳液输送设备双端面机械密封(AR201)为研究对象,建立传热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主密封温度场,研究了密封环温度和变形量随冲洗液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密封环端面的最高温处于动静环接触面靠近密封腔位置处,在冲洗液的作用下,动静环内径侧温度明显低于外径侧,动静环温度自接触面开始沿轴向至环外侧逐渐降低;端面最高温度和最大变形量随冲洗液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最大变形量的大小和随冲洗液参数变化的波动幅度与密封材料有关;合理选择冲洗液压力和温度是有效改善主密封性能的措施,对于AR201机械密封,将冲洗液压力控制在0.80~0.85 MPa和较低的温度能减少端面磨损现象.  相似文献   
94.
洱海缓冲带典型入湖溪流沉积物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洱海缓冲带典型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为洱海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洱海缓冲带3条典型入湖溪流茫涌溪、莫残溪、中和溪进行了沉积物的采集,并对其中总磷(TP)、无机磷(IP)、铁铝磷(Fe/Al-P)、钙磷(Ca-P)4种磷形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条溪流沉积物磷形态沿程变化趋势大不相同;洱海的缓冲带结构缺乏合理性,有待改进;土地的利用类型不同对洱海缓冲带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贡献率也就不同;入湖口沉积物磷形态含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中和溪莫残溪茫涌溪;从磷形态组成来看,茫涌溪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为Ca-P,莫残溪、中和溪则均以Fe/Al-P为主;磷形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3条溪沉积物中TP含量的变化与Fe/Al-P,及有机磷(O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沉积物中OP的变化对Ca-P,Fe/Al-P的含量有一定影响。Fe/Al-P含量对IP含量有较高的贡献率。Fe/Al-P与Ca-P之间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95.
以植被恢复土壤效果评价7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渭北旱塬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综合质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优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与对照(农地)相比,恢复年限为5年、10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和恢复年限为30年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均提高了土壤质量,其中10年紫花苜蓿草地恢复效果最好。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在渭北旱塬区,种植牧草、建植乔木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相似文献   
96.
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运筹2个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拔节期施氮比例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均有一定的调节效应。降低基本苗、提高追氮比例均能降低纹枯病发病指数,降低密度减轻纹枯病发病程度的效果优于提高追氮比例。但栽培因子对纹枯病的控制和小麦高产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生产上既要通过控制基本苗和基施氮肥比例来减轻纹枯病危害,又要使栽培因子有利于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文中还以高产和控病并重为条件,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以1-(2-吡啶偶氮)-2-萘酚为配位剂,Triton X-114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甲醇为黏度调节剂,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的方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锌的检测限为0.687μg/L,富集倍数为66。对水样中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102%。  相似文献   
98.
种植密度对玉米自交系产量和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晨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赵斌 《玉米科学》2012,20(6):107-111
选取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四及其衍生系昌7-2、骨干系掖478及其衍生系郑58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自交系产量和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黄早四、掖478相比,昌7-2、郑58的产量构成改良明显,产量显著提高。在试验所设3个种植密度下,4个自交系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子粒灌浆过程均符合慢—快—慢的"S"形曲线,但各品种的灌浆参数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活跃期显著正相关,与最大灌浆速率、达最大灌浆速率所用时间无明显相关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粒重、最大生长速率等下降,平均灌浆速率等上升。衍生系昌7-2、郑58的子粒灌浆过程比骨干系黄早四、掖478对种植密度的敏感性更大。  相似文献   
99.
某日,某县城变电站10kV出线接地故障报警,MLN98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选出L3,L5,L6三条10kV线路为故障线路。但经拉闸选线测试,只有L6有接地故障,L3,L5并无接地故障。拉开L6线路后,所有信号恢复正常,并且经巡线人员巡线检查,也未发现L3和L5线路有接地故障。那么,为什么L3和L5会发出这种报警信号呢?经运行人员认真比对设备原理和检查线路参数,  相似文献   
100.
赵斌  刘敬  王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96-9597,9599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文殊兰药材不同部位石蒜碱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5μm,250 mm×4.6 mm),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3~4)-三乙胺(8∶92∶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的色谱条件测定文殊兰不同部位中石蒜碱的含量。[结果]石蒜碱进样浓度在0.081 8~0.818 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石蒜碱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1.4%。[结论]文殊兰鳞茎中的石蒜碱含量最高,所建立的RP-HPLC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文殊兰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