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十个白沙枇杷品种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枇杷春季结果,正值水果稀缺的初夏上市,是果中珍品。枇杷分红沙和白沙两个系列,历来以白者为贵,其果肉柔软,汁多味甜,风味特佳,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白沙枇杷供不应求,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较好,发展潜力大。江苏省计划建设长江枇杷带0.33万hm^2.上海市青浦区也拟建267hm^2枇杷园,邻近省市甚至不少红沙枇杷产区也纷纷要求引种白沙枇杷。  相似文献   
42.
为重建核果类果树的系统发育,选择桃、李、梅、杏、樱桃各4~5个主要种或变种,共24个基因型,测定了其叶绿体非编码区atpB-rbcL序列。以桂樱为外种群,用PAUP软件计算数据集的得分,Modeltest筛选最佳模型和参数,Mega计算遗传距离、变异,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atpB-rbcL在核果类果树各组间分子进化速率不同,差异公布不均衡;2)樱桃较其他核果类果树原始;李、梅、杏亲缘关系较近,梅、杏关系最近。核果类果树是一个单系群,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沿着2个方向进化,一枝进化为樱桃,另一枝沿不同的途径产生桃、李、梅、杏等核果类果树。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枇杷主要种质资源的总体性状,分析其果品的商品价值,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份白沙枇杷资源的果实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为我国枇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白沙枇杷品种分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份枇杷资源的果实性状综合因子得分较高的为‘冠玉’,较低的为‘早黄’,其余果实特性一般,结合其它植物学特征描述,‘冠玉’在果重、果形、风味、丰产性、耐贮性、抗寒性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优势,可进行适量推广。  相似文献   
44.
以拟南芥的NAC1 cDNA序列作为模板,对柑橘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了柑橘NAC1基因的cDNA序列。以枳(Poncirus trifoliata)花的cDNA为模板,根据以上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获得了NAC1基因的5'和3'末端,序列拼接后获得枳的NAC1 cDNA全长,命名为Pt-NAC1。Pt-NAC1全长为1351 bp,含有1个1047 bp完整的开放读码框(ORF),5'末端起始密码子ATG起始于25 bp,3'末端非翻译区为280 bp。该cDNA推导编码348个氨基酸,与苹果、拟南芥、杨树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4.8%、57.0%、61.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t-NAC1 cDNA序列中有miRNA164的识别位点,还有高度保守的NAC结构域。构建Pt-NAC1亚细胞定位载体35S-GW-GFP-FJ619349,用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t-NAC1均定位于细胞膜中。  相似文献   
45.
<正>火龙果是仙人掌科多年生蔓性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他命C和矿物质。味道甜而不腻、风味独特,并且具有明目降火,预防便秘、养颜美颜、预防贫血等多种功能;还可以制作成时尚饮料、果酒、高级滋补品等深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经济价值高。火龙果的花美丽而硕大,香气浓郁,花果期长达6个多月,是优良的观光采摘树种,在经济  相似文献   
46.
研究白肉枇杷的抗寒性,为北缘地区白肉枇杷的推广及抗寒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玉’枇杷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建立白肉枇杷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的抗寒性测定体系,并以此确定25份白肉枇杷资源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以不同处理时间、不同低温处理下白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变化作曲线,在低温处理8 h以上时,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变化,可以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25份白肉枇杷LT50测定结果表明冠玉的LT50达到-15.95℃,最抗寒,次之为美国种、铜皮、白玉、美玉、上海种等白肉枇杷资源。  相似文献   
47.
总结了苏州沿江地区白沙枇杷大棚栽培技术。包括大棚要求与品种选择、树冠控制、花果管理、大棚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大棚枇杷在苏州市沿江地区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8.
冠玉枇杷是从实生白沙枇杷中选出的优良品种.该品种果大(单果重43.5~61.5g,最大达75g)、质优(汁多、肉细、味浓、微香,可溶性固形物13.4%,可食率66%~71%)、晚熟、耐贮,是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要白沙枇杷品种.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其良种潜力,笔者等在良种选育和推广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冠玉枇杷优质丰产技术. 1 建园定植 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砾质或沙性壤土的平地或缓坡地建园.株行距以常规4m×3m或计划密植3m×2m,优先推广计划密植.定植穴1m×1m×1m,每666.7m2施猪羊粪等有机肥5 000kg.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定植,或在翌年2~3月间定植.定植时浇透定根水,树盘用稻草覆盖保湿,定植绑缚竹竿以防吹倒.  相似文献   
49.
[目的]获得高质量基因组DNA,探讨并改进快速提取枇杷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比较了3种传统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对CTAB法进行改良,同时以27对适用苹果属扩增的SSR特异引物,对15种枇杷品种和2个组合的杂交后代进行PCR扩增,分析品种扩增片断多态性构建聚类关系树,统计了杂种后代等位性位点。[结果]改良CTAB法所提取的DNA具有良好的质量;27对引物15个品种中扩增出33个多态性片段,用NTYST软件进行分析聚为6类;一个杂种杂交后代扩增出32条片段,确定22个等位位点。[结论]改良CTAB适合于快速提取枇杷基因组DNA,SSR在枇杷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50.
周坤杰  陈慧  王化坤  唐威  顾桃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03-9704,9707
[目的]针对苏州地区主栽的9个白沙枇杷[Eriobotry japonica(Thunb.)Lindl]品种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今后更科学地开展枇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个白沙枇杷品种分别为冬瓜种、苏白1号、照种、白玉、宁海白、冠玉、东山3号、西山1粒核、丰玉,对其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色泽、果肉颜色、果核粒数、果梗粗细、可食率、果皮重、果核重12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单果重在24.3~45.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2% ~ 15.5%,果核粒数2.2 ~4.8个,可食率在76.3% ~ 67.5%.其中,丰玉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粒数等表现优异,但果核重、可食率却不理想,而白玉、宁海白、苏白1号、西山1粒核果核重、可食率均表现优异.[结论]在今后的选育工作中,有必要将丰玉、白玉、宁海白、苏白1号、西山1粒核进行杂交育种,以提高可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