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农业科学   579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选择胶合竹为研究对象,以双组分环氧树脂为胶黏剂,采用拉—拉荷载模式开展胶合植筋连接抗拔性能研究。主要探讨了边距、胶层厚度以及长径比等对植筋连接抗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边距对植筋连接抗拔强度有一定影响,边距过小导致胶合竹开裂,抗拔强度下降,推荐边距应大于4d(植筋杆直径);胶层厚度对植筋抗拔强度影响不显著;长径比是影响植筋连接抗拔强度的重要因子,抗拔强度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并存在一个临界植入深度使得抗拔强度等于植筋杆屈服强度。胶合竹与胶黏剂粘接界面名义剪切强度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根据长径比给出植筋抗拔强度预测方程。试验过程中主要产生胶合竹开裂、植筋杆拔出和植筋杆屈服3种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992.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背景,论述了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功能以及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容,最后提出了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施加生物炭和减少氮肥用量对甜菜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甜菜抗盐碱栽培及其生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桶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其中3个正常施肥处理(各施纯N 180 kg/hm2),分别为黑钙土处理(CK)、盐碱胁迫处理(ALK)及盐碱胁迫下施加3%生物炭处理(N180);4个盐碱胁迫下施加3%生物炭并减少氮肥用量处理,施肥量分别为162 kg/hm2 (N162)、144 kg/hm2 (N144)、126 kg/hm2 (N126)、108 kg/hm2 (N108),在甜菜6叶期开始取样,随后每隔20 d取样1次,共取样5次,分析盐碱胁迫下施加生物炭与减少氮肥用量对甜菜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盐碱胁迫处理显著抑制了甜菜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累积,施加3%生物炭能显著缓解盐碱胁迫对甜菜的影响。N162处理甜菜叶绿素含量较ALK处理高36.9%,N180处理甜菜RuBP羧化酶活性较ALK处理提高16.6%。盐碱胁迫下施加生物炭处理中,甜菜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能转换效率(Y(Ⅱ))、光系统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L)、叶片干质量均以N180处理下最大,且随氮肥施用量的减少逐渐减低,但N162处理甜菜的Ru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Fv/FmY(Ⅱ)与N18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结合试验结果和生产成本认为,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施加3%生物炭和162 kg/hm2氮肥能有效提高甜菜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大麦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大麦亲本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为后期关联分析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71个SSR标记对不同来源的99份大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71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5个,平均每个标记有2.6个。Shannon指数变幅为0.0565~1.2241,平均值为0.6086。标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介于0.0200~0.6633之间,平均值为0.3729。聚类结果表明,试验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异范围为0.5109~0.9511,平均值为0.7202。GS值在0.7100水平上分为5大类,分别包括5、4、3、6和79份材料;主坐标分析将材料分为5个亚群,分别包括5、10、12、24和26份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材料分为5个亚群,分别包含24、18、6、22、29份材料。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夏绿肥(羊角豆、柽麻、决明)种植和翻压对设施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温室大棚夏季休闲期种植绿肥改良土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种植羊角豆、决明、柽麻60 d后,与对照处理相比,羊角豆、决明、柽麻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8.6%、13.2%、25.7%;羊角豆和决明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电导率,降低比例分别为25.0%和33.3%,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具有显著的改良趋势。决明、柽麻处理显著降低了(K~++Na~+)/(Ca~(2+)+Mg~(2+)),降低比例分别为17.0%、35.6%,有助于土壤胶体的凝聚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2)绿肥翻压110 d后,与对照处理相比,羊角豆和决明处理电导率变化不显著,柽麻处理显著增加了电导率,增加比例为50.0%。羊角豆、决明、柽麻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23.7%、5.7%、9.4%;羊角豆和决明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17.8%和26.0%;决明、柽麻均显著降低了(K~++Na~+)/(Ca~(2+)+Mg~(2+)),降低比例分别为24.1%、18.5%,表明3种绿肥翻压后,培肥效果显著。3)综合来看,种植绿肥有显著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趋势,而绿肥翻压后培肥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温室大棚夏季休闲期,可通过种植生长周期短、吸附能力强的夏绿肥降低土壤的盐基离子总量,改良土壤,但不宜翻压。3种夏绿肥中,推荐决明作为设施大棚夏季休闲期改良土壤的填闲作物。  相似文献   
996.
植被恢复对毛乌素沙地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陕北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恢复后土壤pH和养分含量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本研究使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该研究区域内不同植被恢复后土壤的pH、有机碳(SOC)、全磷(TP)、全氮(TN)和铵态氮(AN)差异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后,除有机碳外,其它各个指标呈现出大致相似的变化规律,4种植被的恢复效果为农地 > 林地 > 草地 > 灌木;pH的变异系数是8.34%,属于弱变异,块金系数是9.98%,具有强空间相关性;SOC、TP、TN和AN变异系数分别是86.44%、31.92%、87.76%和58.58%,属于中等变异,块金系数分别是40.62%、49.82%、49.94%和40.55%,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半方差函数最佳拟合模型除AN是球面模型外,其它指标都是指数模型;各种养分含量总体上均表现出从东北往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缺硼对绿豆叶片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绿豆为指示植物,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缺硼对叶片光合功能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以明确缺硼是否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在绿豆第二片真叶出现后的第二天,一半植株供给 50 mol/L 硼(高硼),另一半植株供给0.2 mol/L 硼(低硼),在叶片生长过程中动态监测叶绿素含量、 气体交换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缺硼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缺硼降低了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但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没有影响; 缺硼提高了气孔限制率(Ls)。虽缺硼降低了Pn,但提高了叶片中可溶性糖,特别是葡萄糖和淀粉的含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缺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非是由于碳水化合物缺乏的缘故,而是因降低库活力导致了Pn的降低。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时间序列环境卫星影像的作物分类识别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环境星影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利用其时序遥感数据进行作物信息提取优势明显。该文以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6月至9月共10景HJ-CCD数据进行作物种植分类信息提取。首先,通过SPLINE算法对云影响区域插值去噪,重构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其次,通过分析试验区主要作物的光谱和植被指数时序变化特征,构建基于决策树分层分类的主要作物遥感分类模型,成功提取了黑龙江友谊农场大豆、玉米和水稻的种植信息,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6.33%。同时,将分类结果同基于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影像的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效果最好,支持向量机次之,最大似然分类较差。研究表明,通过去云处理后构建的时间序列HJ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作物的光谱和典型植被指数时序变化特征,借助于决策树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黑龙江垦区主要种植作物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研究土壤改良措施下土壤孔隙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探明不同土壤结构改良措施(秸秆覆盖、免耕、有机肥、保水剂)对土壤孔隙特征及分布的影响,采用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法定量分析了土壤孔隙的数目、孔隙度及孔隙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措施均提高了土壤总孔隙数、大孔隙数及0.13~1.0 mm孔隙数,且其孔隙度也相应提高。同时孔隙成圆率也得到了改善。各处理中以有机肥和免耕处理效果较佳,其次为保水剂和秸秆覆盖,对照最低。此外,不同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且各处理中,仍以有机肥和免耕处理效果最佳,其田间持水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9%和16.4%,而土壤容重较对照降低了6.8%和8.8%。相关分析表明:田间持水量、容重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容重对于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及孔隙成圆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启动子是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一种重要调控元件。本研究通过同源序列法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 中分离到油菜基因NapB和FAE1的上游启动子序列pNapB和pFAE1,其中pNapB长1136bp,pFAE1长1420bp。 两种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都含有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RY重复、G-box和E-box等,但两 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序列分布不同。将pNapB和pFAE1两个启动子分别与报告基因GUS融合并通过农杆菌 介导法导入烟草,得到大量转基因烟草植株。对T1代转基因烟草进行组织化学分析,比较了不同启动子的组织表 达特异性。结果表明,两种启动子都只在种子中起作用,属于典型的种子特异性表达启动子,但是它们作用的时间 和空间分布以及作用强度明显不同。pNapB启动子比pFAE1作用开始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在早期作用比 pFAE1强,但pFAE1启动子在种子发育中期启动速度快,成熟种子的GUS染色深度在两种启动子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