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麻黄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2.
抗蚜虫转基因枸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对蚜虫具有明显抗性的基因-雪花莲外源凝集素酶基因,用宁杞1号的幼叶、幼茎、幼根与携带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含有6-BA0.5MG/l NAA 1mg/L 60mg/L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10-15d后将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6-BA0.5mg/L NAA0.01mg/L 60mg/L卡那霉素的MS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0-30d,在侵染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上出现小芽,当芽长到1.5-2cm时将其切下转入6-BA0.01mg/L NAA0.2mg/L 30mg/L卡那霉素的MS生根培养基中进一步筛选并使转化体生根,获得完整的抗蚜虫转基因枸杞。将获得的完整植株进行PCR分析检测,发现雪花莲外源凝集素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枸杞植株染色体上,片段大约在500Pb,其转化率为65.1%。  相似文献   
73.
枸杞是多棘刺浆果类落叶小灌木,具有“药食同源”型的综合特征.现从遗传转化方法、转化所用的外植体以及导入的外源目的基因等方面总结了枸杞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分析了枸杞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研究旨在探索适合枸杞的潮霉素筛选剂量,为枸杞基因功能的研究、遗传转化提供参考。以宁夏枸杞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设置4个潮霉素浓度梯度,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芽的影响,以选出适合枸杞转化体筛选的抗生素剂量。结果表明,随着潮霉素浓度的升高,其对枸杞诱导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的抑制作用加强。潮霉素浓度越高,枸杞叶片的出愈率越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越高,且叶片逐渐变黄、白化甚至死亡。将潮霉素作为抗性选择标记时,抗性浓度以2 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采后枸杞鲜果果实在常温(20℃左右)、10℃和4℃温度下的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下贮藏,果肉Vc含量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上升而后期下降;贮藏后期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而10℃和4℃低温贮藏可降低果实代谢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延迟果实软化,减少果实失重和果肉营养成分变化,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而又以4℃低温贮藏更显著。  相似文献   
76.
抗肝炎转基因枸杞新品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质粒pMVL-HisE制备金粉子弹,通过基因枪轰击枸杞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完整的再生植株;为探索提高转基因植株同质化程度的可能途径,对再生植株在高浓度的壮观霉素选择压下进行了2轮次的再生抗性筛选,并通过腋芽繁殖的方式继代4~6次,并进一步对枸杞叶绿体转化植株进行PCR扩增分子检测,结果初步证明外源抗肝炎病毒基因已经导入转基因枸杞植株体内。  相似文献   
77.
以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1个改造后的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转入枸杞,以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作为转化效率的粗略指标,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转化频率较高的转化系统。对获得的70个转基因株系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60%。运用Western blot杂交检测了两个转化子叶片和果实中GNA的表达,结果表明其中一个转化株系在维管组织成分较高的叶片、青果得到了GNA的表达,而在维管束成分极少的红果未检测到GNA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8.
苦豆子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苦豆子 (Sophara alopecuroides L.)无菌苗下胚轴和茎段进行组织培养 ,以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通过苦豆子带胚芽茎段组培→丛生芽→继代培养→生根成苗这一途径 ,腋芽分化苗率达 83% ,形成的丛生芽生长健壮 ,对继代培养的芽进行生根培养最高生根率达 6 9.8% ,而通过苦豆子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生根成苗这一途径则很难形成植株 ,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79.
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溶剂浓度(以盐酸、乙醇为溶剂时)和提取方法(以水为溶剂时)对牛心朴子总生物碱提取量的影响;同时以吸光度为指标,研究了絮凝剂种类、投入量、絮凝体系温度、絮凝体系pH值对粗提液进一步精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0%乙醇回流提取时,其总碱含量最高;用1号澄清剂在50℃、pH=4~5、加入粗提液的20%时,澄清效果最好。这可初步作为牛心朴子生物碱提取及精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0.
应用农杆菌介导,将外源基因雪花莲凝集素酶基因导入枸杞细胞,获得新的抗蚜虫品种.本文就抗蚜虫转基因枸杞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