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采用自行设计的培养装置,研究O2和CO2对2个黑木耳菌株菌丝培养和出耳的影响,结果:O2百分浓度为18.71%~20.38%时菌丝生长正常,为13.68%~17.45%时菌丝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为0.05%~3%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为3.17%~6.04%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CO2百分浓度为0.2%~3.5%可缩短出芽时间3~4 d;为18%~40%时对耳芽形成没有显著影响,高浓度氧气对木耳开片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温度对黑木耳耳芽发生及耳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下出耳芽快、齐,35℃耳芽发生困难。20、25℃耳片生长整齐一致,耳厚、色黑、耳质好,30℃虽然产量较高,但耳黄、薄、耳根大,边缘不整齐,商品价值不好,35℃耳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黑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前期低温有利于耳芽发生,耳片生长期适当提高温度可加速耳片生长,但低温出耳有利于提升黑木耳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栽培袋不同灭菌时间灭菌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黑木耳栽培菌袋细菌污染与灭菌工作关系较大,而霉菌污染一般与灭菌关系不大,若发生大面积的霉菌污染应在接种、培养等灭菌后的各环节找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沼渣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的可行性,比较分析了沼渣、杂木屑、秸秆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通过在PD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25%、2.50%和5.00%的沼渣培养菌丝体,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再以不添加沼渣的配方为对照组,分别以添加8%、16%、24%、32%沼渣替...  相似文献   
15.
在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栽培料中添加茉莉酸甲酯,筛选提高菌核总三萜含量的栽培料和菌株,并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号栽培料(36%桦树木屑、30%杂木屑,20%玉米芯、10%麦麸、2%大豆粉、1%蔗糖、1%石膏),添加0.92μmoL·L-1茉莉酸甲酯后栽培桦褐孔菌1号菌株,每袋菌核产量(21.9 g)和总三萜含量(70.22 mg·g-1)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得到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所郭砚翠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张金霞研究员、黑龙江省食用菌中试基地孟继海技术员的悉心指导,在此谨表谢意。  代料地栽黑木耳技术的应用使我国黑木耳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生产中必须规范操作技术,方可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1 菌种  相似文献   
17.
代料栽黑木耳的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用北方常见的几种农作物秸秆栽培黑木耳的试验,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等多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木屑中添加30%玉米芯、50%玉米芯或30%豆秸的浊合代料栽培黑木耳,菌丝生长及木耳产量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菇新品种‘黑威9910’是从大兴安岭野生猴头菇中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经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呈单体球形,乳白色。单个子实体质量150~250 g,直径7~15 cm,菇形圆整,菌肉致密。每100 kg干料可产鲜菇110 kg。子实体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19.
总结出一套适于寒冷地区暖棚设施栽培羊肚菌关键技术,包括棚室处理、菌种培养、栽培最适条件优化、采收处理等,实现“秋播冬收”和“春播夏收”一年两收生产模式。该技术经多点应用,羊肚菌每667 m2产量可达500 kg。  相似文献   
20.
考查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0个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野生菌株的液体培养性状和栽培农艺性状,同时测定了菌丝体、子实体中麦角甾醇含量,为猴头菌育种筛选亲本材料。结果表明:液体培养中,5号和10号菌株菌丝产量较高,分别为2.23g/100 mL、2.39g/100 mL,麦角甾醇含量分别为0.92 mg/g、0.90mg/g;栽培中,5号和10号菌株子实体产量高,菇型圆整、商品性状好;4、6和9号菌株子实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