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业科学   6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贵州生态环境的变化及监测等提供参考,分析了贵州岑巩、江口、黎平3个农业气象台站1983-2005年的气温对油桐物候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物候的早晚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气温与春季物候期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即气温越高物候期越早;气温与秋季物候期呈显著正相关,即气温越高物候期越迟。春季物候期平均每10a提早2~10d,秋季物候期平均每10a延后2~7d。  相似文献   
32.
棉花3种抗逆相关基因对苗蚜为害的应答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中棉所41、中棉所44、中棉所49和中棉所79等4种不同遗传背景的棉花品种在受到苗蚜为害时,编码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ATP合酶β亚基(Atpβ)和捕光蛋白复合物Ⅱ(Lhcb2)等3种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在4种棉花品种中,LRR-RLK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差异较大,该类LRR-RLK的表达量变化与蚜虫的为害有关;Lhcb2基因在中棉所41的子叶和真叶中、中棉所49的真叶中、中棉所44和中棉所79的子叶中对棉蚜的为害应答比较强烈;Atpβ基因在中棉所41和中棉所49真叶中、中棉所44子叶和真叶中应答反应比较强烈,在中棉所79中应答反应较弱。以上试验结果暗示不同的棉花品种应对苗蚜为害可能存在不同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33.
 【目的】克隆、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荧光结合特征分析绿盲蝽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技术克隆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lucCSP1,使用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技术对AlucCSP1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研究,在BL2(DE3)工程菌株中用pGEX-4T-1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并在GSTrap FF柱中纯化和去标签蛋白。使用bis-ANS作为荧光配基,研究AlucCSP1蛋白与58种气味标样和5种棉花次生代谢物质的结合特征。【结果】得到了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命名为AlucCSP1(GenBank登录号:JN573217)。该序列阅读框全长393 bp,编码130个氨基酸残基,N端有一段长17个aa的信号肽,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绿盲蝽AlucCSP1几乎全部在雌虫触角中表达。构建pGEX/AlucCSP1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DE3)工程菌株中表达出分子量约为39 kD的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经凝血酶作用去除标签蛋白获得纯化的AlucCSP1蛋白,该蛋白与棉酚、单宁、槲皮素、芦丁水合物亲和力较强,结合常数分别为13.4、32.7、19.7、38.5 μmol•L-1。【结论】克隆得到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lucCSP1,在雌性触角内特异表达,并进一步得到约13 kD的AlucCSP1纯蛋白。为研究AlucCSP1在绿盲蝽化学感器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应用水提法进行复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不同剂量的中药提取物对人工感染O78型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高剂量组(2.0ml/kg)有效率为95%,相对增重率98.87%;中剂量组(1.0ml/kg)有效率为95%,相对增重率98.29%;低剂量组(0.5ml/kg)有效率为80%,相对增重率87.0%。治疗效果的显著性分析表明,以中等剂量的该中药提取物治疗O78型鸡大肠杆菌病可取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5.
 对商品肉鸡舍内主要环境因子如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浓度、细菌浓度以及温度、湿度等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各环境因子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该鸡舍内氧气浓度平均为19.6%,比舍外降低6.0%;二氧化碳浓度平均为3 673×106 mg/m3,为舍外二氧化碳浓度的8.48倍;细菌浓度平均为6.9×105 cfu/m3;舍内平均温度为24.0 ℃,相对湿度为75.5%;氨气浓度在试验期间均超过100 mg/m3;硫化氢浓度低于检测仪器最低浓度1 mg/m3。试验表明,鸡舍内空气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氨气浓度严重超标,氧气含量不足,各环境因子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在林果业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林果业已经逐步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农业产业结构需要优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林果业的现代化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多成就。为了实现林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采用新型的技术,因此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就在林果业的种植过程中加强了应用。基于目前的情况,本文主要根据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主要手段和形势,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做到适应林果业发展,促进林果业现代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GIS设备超声波及特高压局部放电,高处测点较多,测试耗时费力,测试效率低。QC小组分析找出5条末端因素,并确定了"缺少专用支撑工具"是主要原因。设计了专用支撑工具,包括绝缘杆、传感器固定卡座和附件固定卡座,该工具结构小巧,便于携带,方便操作,绝缘良好,可同时适用于超声波和特高频两种形状完全不同的传感器专用支撑。  相似文献   
38.
[目的]明确变温对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铃木氏果蝇发生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铃木氏果蝇为材料,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设14~20、19~25、24~30、26~32和29~35℃5组变温饲养处理,测定铃木氏果蝇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并用表现型(Performance)模型对铃木氏果蝇各阶段发育速率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14~20、19~25、24~30和26~32℃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均能完成整个世代生长发育,且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全代发育历期分别为33.81±0.64、16.64±0.34、13.16±0.37和12.26±0.69 d,29~35℃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化蛹后蛹不能正常发育.在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世代的生长发育符合Perfor-mance非线性模型,该模型对其卵期、幼虫期和蛹期拟合的R2均在0.9000以上,预测得出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1、10.5和12.3℃,发育终止温度分别为32.2、32.5和29.5℃.[结论]在14~20、19~25、24~30和26~32℃变温条件下铃木氏果蝇均能完成整个世代生长发育,在29~35℃变温条件下不能完成世代生长发育.可运用Performance模型描述变温对铃木氏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黑麦草作为常用于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该文以黑麦草修复土壤铅污染为讨论对象,从螯合剂对黑麦草吸附铅的诱导作用,微生物、肥料强化修复、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及其他材料与黑麦草联合修复4个方向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各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张帅  户杉杉  潘荣艺  高水练 《茶叶》2019,45(1):17-23
目前我国土壤酸化逐渐加剧,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茶园土壤酸化会影响茶园土壤进而导致盐基阳离子大量淋失,土壤持水率、孔隙度下降,破坏茶园土壤生态,不仅降低土壤肥力,还会使有毒重金属活化,最终会影响茶树产量与品质。本文就近20年来关于茶园酸化现状及成因、酸化危害分析以及目前土壤酸化改良措施三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目前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其相关酸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