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北京农学院板栗课题组1993年开始在北京各区县板栗种植区开展早熟板栗选育工作,在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筛选比较,选育出经济性状突出、植株抗逆性较好的极早熟品种‘京暑红’。"京暑红"母株为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的实生树,树  相似文献   
32.
针对西南某水电站水轮机增效扩容改造任务中,传统绘制水轮机模型特性曲线方法相当繁琐、工作量大。因此,本文利用了AutoLISP(Visual LISP)语言编写绘制水轮机特性曲线程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是可行的,并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3.
菌根真菌处理下板栗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菌根真菌处理后的板栗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菌根真菌处理对板栗生长过程中营养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凯氏定氮仪测定不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菌根真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板栗根部对磷、钾、氮、镁、钠、铁、锌、铜、锰、镍、硒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并能够吸附土壤中铅、砷、铬等有害重金属,阻碍其向地上部的运输。这为在板栗生产中接种高效菌根真菌生产绿色、有机果品提供重要依据,对板栗育苗的生产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4.
以森林草莓‘Hawaii 4’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叶龄、暗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配比和抗生素敏感性进行研究,建立森林草莓‘Hawaii 4’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系统。研究结果显示:49d叶龄的叶片在含有3.0mg/L 6-BA,0.1mg/L IBA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3d时叶片的再生频率最高,再生频率可达到88%。另外,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300mg/L羧苄青霉素具有最适的农杆菌抑制效果;用于阳性植株筛选的卡那霉素,最适质量浓度为20mg/L。通过GFP荧光观察及PCR检测,获得阳性植株的遗传转化效率可达18%。  相似文献   
35.
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ITC)是一种新发展的研究生物分子互作的方法,可获得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完整的热力学和动力参数等。为了探明ITC在植物激素受体筛选和鉴定方面的应用可靠性,以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受体为例,通过等温滴定试验获得ABA受体PYR1和ABA结合的热力学信息,包括结合常数(Kd),反应的化学计量数(N)和焓(ΔH)等,开发植物激素受体筛选和鉴定的技术体系。ITC试验显示,受体蛋白PYR1和ABA结合Kd为67μmol/L,N为0.92,ΔH为19.78kJ/mol,表明他们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高亲和性等特征。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可以应用于激素受体的筛选和鉴定。  相似文献   
36.
37.
1林业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林业科技项目财政投资不足,不利于项目的后期管理。由于财政补助资金仅够购买种苗及开支部分肥料、整地、植苗等费用,基地建成后至投产前缺乏管理资金,特别是白夹竹低效林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38.
苹果根域交替、定位灌水对新梢生长和叶片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忠  魏钦平  王小伟  张强  刘军  丁三姐  张卿 《园艺学报》2010,37(11):1721-1728
以3年生盆栽嘎拉苹果(砧木为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根域交替和定位灌溉不同水量对新梢生长、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灌水条件下,随每次灌水量增加,秋梢恢复生长时间提早,且生长量增大;灌水根域相同时,除1/4、2/4、3/4根域每次灌水500 mL和2/4根域每次灌水750 mL处理外,其余各处理新梢均有二次生长。定位灌水条件下各处理间新梢变化不明显,且新梢生长量较小。交替灌水和定位灌水对苹果叶片水势、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指标无影响,但交替灌水叶片水势和气孔导度等指标相对于定位灌水而言变化较平稳。由此可见,灌水量是调节新梢二次生长的决定因素,而灌水根域主要影响相关生理指标;部分根域灌水,新梢可发生二次生长,灌水根域过多(3/4或4/4)和每次灌水量大于750 mL对新梢生长不利。从减少树体冗余生长和节水、保持树体生理稳定方面考虑,2/4根域每次交替灌水750 mL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39.
在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川东北通南巴构造河坝区块嘉二段钻井岩心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结合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对其储层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河坝区块嘉二段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的纵横向展布。结果表明,河坝区块嘉二段储集岩主要为粉晶残余(藻)砂屑白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2大类;孔隙类型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储层以低孔、低渗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为主,且裂缝是储层的渗滤通道,组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嘉二^2亚段,横向上嘉二^2亚段储层以河坝1井最为发育。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3个方面综合分析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Ca~(2+)螯合剂EGTA对花粉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花粉管形态、Ca~(2+)分布、细胞骨架和胞内运输的影响。【方法】以Ca~(2+)螯合剂EGTA处理‘秦冠’苹果成熟花粉,显微镜观察其对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花粉管内Ca~(2+)分布、微丝分布和囊泡运输模式。【结果】发现低浓度的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很小,甚至有促进作用。用较高浓度的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花粉粒甚至不萌发,花粉管有扭曲膨大短小等现象。用400μmol/L 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内流稍有增加,用2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交换被抑制。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游离Ca~(2+)在花粉管顶端聚集并呈现浓度梯度分布,与对照的分布模式一致,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顶端聚集模式消失。对照和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与花粉管生长方向平行排列,而用2 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断裂、丝状结构不明显,无序分布在花粉管内。对照花粉管内囊泡运输在顶端以及近顶端区域聚集,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分布模式变化不大,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囊泡运输增加,布满整个花粉管内。【结论】钙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因子,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构成和胞内囊泡的运输模式,从而调节苹果花粉的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