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8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海南昌江、乐东、澄迈、文昌和三亚5个主要番木瓜产区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76份番木瓜疑似病毒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海南番木瓜病毒病主要有2种: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PRSV)引起的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和由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引起的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其中,番木瓜环斑病毒病最为常见,检出率达77.63%,是影响海南地区番木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毒病;畸形花叶病毒病发生率很低,仅检出2例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样品。以PRSV病毒基因组P1和Hc-Pro作为靶标基因进行分子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海南地区PRSV病毒可明显分为2个株系:HN-PRSV-1株系和HN-PRSV-2株系。此外,基于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新发现的PLDMV病毒可能源于台湾和日本。本研究可为开展番木瓜花叶病的防控和创制抗花叶病毒番木瓜新种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杆状DNA病毒属病毒的ORFⅠ基因功能。【方法】本研究从香蕉条斑病毒云南分离株(BSV-YN)中克隆了BSV ORFⅠ基因,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源关系分析,确定了BSV-YN的分类地位;对其编码蛋白及同源物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序列组成、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同源结构域、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BSV ORFⅠ基因片段大小为528 bp,编码175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源关系分析,确定了BSV-YN属于BSGFV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SV-YN ORFⅠ及同源蛋白都是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以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为主。这些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无信号肽或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BSV-YN ORFⅠ及同源蛋白主要在细胞核分布,推测它们在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核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推测BSV-YN ORFⅠ在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核中参与病毒复制、转录等相关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该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3.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Pineapple mealybug wilt associated virus-2,PMWaV-2)是引起的菠萝凋萎病(Mealybug wilt of pineapple,MWP)的重要病原。本研究中根据PMWaV-2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高灵敏检测出阳性样品,对阴性样品及空白对照均无荧光反应;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0倍;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1.85%以内,表明本方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的PMWaV-2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南海口香蕉分化芽携带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 BBTV)的情况, 本研究建立了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反应(DAS-ELISA)检测法, 对来自海南地区组培厂的香蕉分化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6个品种1 852个香蕉分化芽平均带毒率为2.1%, 其中‘皇帝蕉’为1.98%, ‘粤科1号’为2.07%, ‘广粉蕉’为1.98%, ‘大蕉’为6.25%, ‘218’为1.89%, ‘巴西蕉’为2.25%。为了进一步验证ELISA结果的可靠性, 随机选取12个阳性样品提取总DNA进行PCR鉴定。鉴定结果显示, 12个样品中11个检测出有BBTV, 表明DAS-ELISA方法的准确率较高, 与分子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可以胜任日常香蕉组培苗BBT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香蕉条斑病毒引起的香蕉条斑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对该病毒的检测也变得很重要。而PCR法已广泛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所以控制PCR的反应条件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由于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是较为敏感的简并引物,因此对PCR反应条件的要求较高。本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PCR体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获得最佳反应条件为Mg^2+ 1.5mmol/L,dNTP 0.15mmol/L,Primer O.5μmol/L,TaqDNA聚合酶1.5U。通过最佳反应条件对采集回来的其他带BSV的植株叶片和吸芽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其结果均表现为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策略和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大类来源尤其是以病原物抗性基因为来源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各种病毒基因提供抗性的特点、局限性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方法克隆香蕉束顶病毒海南分离物(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HN)DNA2编码区,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基因下游.所得克隆pGEX-HN-B2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DNA2片段为267 bp,且表达相位和理论上设计的完全一致.把此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Rosetta(DE3)中,经过异丙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出现约33 Ku融合蛋白质表达条带.为获得特异的血清,切下目的表达条带并免疫兔子.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获取的血清可以和表达的33 Ku融合蛋白特异结合,表明已成功获得DNA2编码蛋白的血清.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兰花选、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兰花是珍贵的观赏花卉。近几十年来,兰花生产逐渐形成了一项产业,并迅速向工业化发展。随着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兰花的选、育种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SSR标记技术在甜瓜杂交种纯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两个甜瓜杂交品种(系) ‘东方蜜1号’和‘01231’及其亲本为材料, 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其双亲之间扩增谱带的多态性, 以甄别真假杂种。所试验的23对SSR引物中有8对引物分别在两个甜瓜杂交种和其双亲之间存在扩增多态性, 表现为: 多数SSR引物对自交系的扩增只出现1条带,但部分引物在某些自交系中扩增出2条带, 杂交种条带均为父母本的互补型, 很适合做杂交种纯度鉴定。用引物M6 对‘东方蜜1号’和引物M17对‘01231’各100粒单种子进行SSR鉴定, 所测纯度分别为100%和96% , 与田间纯度99.6%和96.2%非常接近, 显示出SSR标记技术在甜瓜杂交种子纯度的室内快速检测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香蕉条斑病毒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香蕉病毒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香蕉条斑病毒病的主要特性、病毒检测技术及病害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