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43篇
  免费   5603篇
  国内免费   3043篇
医药卫生   67689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652篇
  2022年   1722篇
  2021年   2212篇
  2020年   2089篇
  2019年   1000篇
  2018年   1103篇
  2017年   1608篇
  2016年   1160篇
  2015年   2182篇
  2014年   3031篇
  2013年   3650篇
  2012年   5435篇
  2011年   5885篇
  2010年   5237篇
  2009年   4690篇
  2008年   4785篇
  2007年   4740篇
  2006年   4240篇
  2005年   3339篇
  2004年   2480篇
  2003年   1799篇
  2002年   1445篇
  2001年   1275篇
  2000年   988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 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2 0 0 3年 11月的 2 7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死亡 16例 (5 9% ) ,其中 11例 (41% )死于发病后 0 .5 a内 ,3例 (11% )死于发病后 1a内 ,2例 (7% )死于发病后 3a内。死亡的 16例患者中 ,播散型患者 7例 ,局限型患者 9例。结论 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应有足够的认识 ,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张秋枫  郑荣秀  田迎春  辛玥 《天津医药》2004,32(5):296-298,F002
目的 :了解实验性阿霉素肾病综合征 (NS)的大鼠血清、尿及肝脏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浓度的变化 ,探讨肾病综合征生长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Wistar系雄性大鼠阿霉素致肾病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血、尿、肝组织的IGF -1水平。IGF -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肾病组大鼠血清IGF -1明显降低 (P<0.01) ;尿IGF -1明显升高 (P<0.01) ;两组肝组织内的IGF -1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IGF -1浓度与血清IGF -1浓度呈负相关 (r= -0.78,P<0.01),而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 (r=0.78,P<0.01)。结论 :NS大鼠伴随着尿蛋白排泄的增多 ,其尿IGF -1的排泄也增多 ,导致其血清IGF -1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与回输自体血116例。监测术前、术中HR、MAP、SPO2、HB、Hct、plt的变化 ;测定红细胞悬液的Hct;记录每例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结果 :(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液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 %。(2)回输后HR、MAP、SPO2、HB、Hct显著上升 (P<0.01) ,plt无显著变化。(3)回输红细胞悬液Hct为0.41~0.49。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血液保护技术 ,可大大节约血源和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994.
郑宝忠  任晓军  冯凭  赵洪林 《天津医药》2004,32(11):671-673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以我市体检人群中的3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体质量分为正常组155例和肥胖组142例,测定血清瘦素(RIA法)、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结果:正常组的血清瘦素水平不服从正态分布,中位数6.66μg/L,正常组81例女性瘦素中位数为8.89μg/L,双侧90%瘦素浓度范围为5.43~15.39μg/L;74例男性瘦素中位数为3.15μg/L,双侧90%瘦素浓度范围为0.25~9.99μg/L。BMI与性别因素对血清瘦素水平均有显著影响,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呈正态分布,男性血清瘦素为(9.14±4.77)μg/L;女性血清瘦素为(19.34±10.90)μg/L。女性和男性的BMI、WHR均与瘦素浓度呈线性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浓度性别差异显著,与BMI及WHR显著相关,肥胖组血清瘦素浓度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95.
玉米赤霉烯酮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真菌性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漂白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ZEA对HaCaT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结果 ZEA在0.1μmol/L对HaCaT细胞的GJIC没有明显影响,但在I—100μmol/L浓度下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ZEA不能有效地拮抗TPA引起的GJIC抑制。结论 ZEA在1μmol/L以上就能抑制GJIC功能,提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有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索儿童鞍区肿瘤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儿童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29例,生殖细胞瘤7例,垂体瘤11例,表皮囊肿2例,星形细胞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神经鞘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29例患儿行经额下硬脑膜入路,13例经改良翼点入路,11例经蝶窦入路,16例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16例;大部切除5例。术中22例可见垂体柄,均予保留。术后出现多饮多尿27例,其中20例在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出现高钠血症7例,低钠血症7例,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死亡2例。随访30例,其中3例术后1年内复发而再次手术,2例行γ-刀治疗,25例患儿术后可参加正常学习。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注意保护下丘脑结构,防止其供血动脉损伤,是儿童鞍区肿瘤手术治疗的原则和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44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445例不同类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2003年44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病例资料,其中采用阴茎阴囊纵隔带蒂皮瓣尿道成型术311例,包皮内板带蒂皮瓣尿道成型术52例,包皮及阴茎阴囊联合皮瓣尿道成型术61例,膀胱粘膜代尿道术21例。每例均同时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结果 治愈率90.6%,并发症为9.4%。其中尿道狭窄11例,尿瘘31例。尿道狭窄中膀胱粘膜法1例,包皮内板法2例,阴茎阴囊纵隔法5例,联合皮瓣法3例;尿瘘中膀胱粘膜法1例,包皮内板法3例,阴茎阴囊纵隔法24例,联合皮瓣法3例。结论 根据尿道下裂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 尿流改道,并严格遵守整形外科的原则是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造血前体细胞对白细胞介素 15 (IL 15 )的反应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 18例MDS患儿骨髓CD3 4 细胞 ,采用碘化丙锭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和细胞核形态检测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体外培养MDS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凋亡状况 ;观察IL 15对其影响 ,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培养d8,IL 15浓度在 0~ 10 0ng/ml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培养MDS骨髓造血前体细胞的凋亡。结论 IL 15可部分抑制体外培养的MDS造血前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脑室扩大的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对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脑室扩大患儿预后的因素 方法 对我院2002年1-12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HIE 76例出院后进行3-19个月随访,其中26例在"SARS"期间改用电话随访 结果 住院HIE患儿88例,随访76例(86.4%),健康存活73例(96.1%),死亡2例(2.6%),脑瘫1例(1.3%) 轻度HIE 39例无后遗症;中度35例中脑瘫、死亡各1例(各2.9%),重度2例中死亡1例(50%),另1例无后遗症 有阿氏评分记录者71例,其中1 mm 8-10分30例中脑瘫1例(3%),1mm≤7分、5mm8-10分者17例均无后遗症;1mm、5mm均≤7分者24例中死亡2例(8%) 预后不良与胎儿发育迟缓、重度窒息、治疗不当等有关 头颅B超随访49例,脑室扩大12例(24.5%),其中出生时即有、随访中出现各6例,后者脑瘫1例,余在12-19个月恢复正常 结论 影响HIE预后不良的因素与胎儿发育迟缓、重度窒息、治疗不当等有关随访中可见一过性脑室扩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穿心莲内酯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敏  尹时华  吴基良  鲍翠玉 《医药导报》2004,23(10):0709-0711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AP)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随机平分为AP高剂量组(2.50 mg·kg 1×2)、AP低剂量组(1.25 mg·kg 1×2)、模型组和对照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30 min后松开,再灌注60 min,复制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AP高、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大鼠于颈总动脉结扎前10 min和剪断结扎线前(再灌注前)分别经颈静脉注入高、低剂量AP和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再灌注维持60 min,对照组基本与模型组处理相同,但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处死大鼠,测定再灌注后海马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Na+ K+ ATP酶、Ca2+ 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穿心莲内酯能明显提高脑缺血 再灌注后海马结构中SOD、GSH Px、Ca2+ ATP酶、Na+ K+ ATP酶活性及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AD含量。结论:穿心莲内酯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海马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