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医药卫生   341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乙醛脱氢酶1(ALDH1A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ALDH1A1与TGF-β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197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DH1A1和TGF-β1在原发癌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DH1A1和TGF-β1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的一致率分别为87.82%和86.80%,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合Log-rank检验显示,在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阳性淋巴结个数、原发癌和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癌ALDH1A1、转移癌TGF-β1及阳性淋巴结个数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LDH1A1和TGF-β1的表达在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呈正相关,且均与预后相关。ALDH1A1和TGF-β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原发癌ALDH1A1和转移癌TGF-β1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调查老年人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外显子2中54位点密码子A/T 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不同基因型人群的血脂水平,探讨I-FABP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技术对72例汉族老年人54A/T I-FABP基因型进行分析;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入选人群的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基因型分组Thr54(-)组、Thr54(+)组各36例,Thr54(-)组与Thr54(+)组比较,TC为(4.50±0.73) mmol/L与(5.48±0.49)mmol/L、TG为(1.08±0.48)mmol/L与(2.02±0.53) mmol/L、LDL-C为(3.10±0.44)mmol/L与(3.50±0.66) mmol/L和HDL-C为(1.14±0.25)mmol/L与(0.96±0.2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7、-7.84、-3.03、3.05,均P<0.05).结论 I-FAB外显子2中54位点密码子A/T SNP与老年人群的血脂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易筋经治疗大学生失眠症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将60例大学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治疗,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睡眠指标,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3组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易筋经组与另两组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针刺组和易筋经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易筋经对大学生;失眠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丁惠春  张慧芳 《中国药师》2015,(9):1578-1580
摘 要 目的: 测定市售杭白菊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杭白菊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2种有机酸成分以及木犀草苷、木犀草素2种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 收集杭白菊样品各有效成分差异较大,12批市售杭白菊绿原酸含量在0.22%~0.70%之间,木犀草苷含量在0.09%~0.25%之间,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在0.84%~1.67%之间,木犀草素含量在0.008%~0.042%之间。结论: 市售杭白菊质量有较大差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基因沉默技术,观察下调20S蛋白酶体β5亚单位(PSMB5)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寻求调节干细胞活力的关键靶点。方法:构建PSMB5-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早期hBMSCs,根据感染条件不同将细胞分为绿色荧光蛋白(GFP)对照组和shRNA组。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PSMB5沉默效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蛋白酶体活性;BrdU掺入实验观察PSMB5基因沉默对早期hBMSCs增殖潜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1(cyclin D1)及其激酶CDK4的表达变化。结果:慢病毒感染早期hBMSCs 72 h可见约95%以上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shRNA组PSMB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GFP对照组分别降低93.31%±0.59%和56.83%±13.31%,且蛋白酶体活性较对照组降低37.47%±0.41%。此外,shRNA组BrdU阳性率26.14%±8.13%较对照组49.53%±11.18%显著降低,G1期细胞较GFP对照组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却较对照组减少,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54.55%±7.76%和63.26%±15.76%。结论:PSMB5基因沉默能够下调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导致细胞G1/S转换停滞,影响hBMSCs增殖潜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通过互联网预约检测MSM的HIV、梅毒感染状况, 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2011-2012年通过互联网预约自愿前来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的MS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资料及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IV/梅毒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4 904名MSM, 平均年龄(28.77±7.24)岁,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0.3%;未婚占72.7%;HIV和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429/4 904)和4.4%(214/4 904), HIV合并梅毒感染率为1.2%(59/4 904)。约1/3调查对象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 43.5%最近3个月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职业(工人或农民)、最近3个月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既往是否做过HIV检测以及感染梅毒与HIV感染相关联;年龄(≥40岁)、文化程度低、最近3个月的男性性伴数(≥10个)及感染HIV与梅毒感染相关联。结论 基于互联网预约检测的MSM, 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和HIV感染率较高, 既往HIV检测率较低。应加大应用互联网检测动员, 开发针对低文化、高年龄MSM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序贯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克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的影响。方法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出院时给予序贯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所有患者于出院后3、6、12个月统计以下指标:心率、呼吸频率、FEV_1%预计值、FEV_1/FVC(%)、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于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检测血清SP-D、CC16含量。结果出院时血清SP-D、CC16水平2组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均较3个月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出院后3个月2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6、12个月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较3个月及对照组改善(P均<0.05);3个月2组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6、12个月观察组肺功能较3个月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呼吸困难、生活质量3个月2组无明显差异(P>0.05),6、12个月观察组均获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6、12个月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均获明显提高且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康复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肺功能,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外周血SP-D、CC16水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上海新华-崇明医疗联合体内冠心病双向转诊实施效果。方法:将转入新华医院设为实验组,未转入新华医院为对照组,通过对照比较分析,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等方面对转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疗联合体促进了冠心病患者双向转诊的开展,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结论:建议明确医疗联合体的政策定义、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共享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进一步发挥医疗联合体在促进冠心病双向转诊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云电 《现代医学》2015,(2):162-165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对超高龄人群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6例年龄≥80岁住院患者,按照立卧位血压测定结果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心脏功能。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等心脏形态结构指标均显著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心脏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龄人群存在较大比例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心室结构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可能加重超高龄住院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