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652篇
  免费   306095篇
  国内免费   49692篇
医药卫生   913439篇
  2023年   6408篇
  2022年   13859篇
  2021年   16741篇
  2020年   16972篇
  2019年   16979篇
  2018年   18058篇
  2017年   21213篇
  2016年   17762篇
  2015年   24149篇
  2014年   27718篇
  2013年   32265篇
  2012年   41894篇
  2011年   45453篇
  2010年   45385篇
  2009年   50544篇
  2008年   38681篇
  2007年   33970篇
  2006年   30300篇
  2005年   25046篇
  2004年   21471篇
  2003年   18381篇
  2002年   16439篇
  2001年   17972篇
  2000年   11706篇
  1999年   13836篇
  1998年   13939篇
  1997年   13808篇
  1996年   14891篇
  1995年   15067篇
  1994年   14834篇
  1993年   13526篇
  1992年   12742篇
  1991年   12147篇
  1990年   11109篇
  1989年   10970篇
  1988年   10520篇
  1987年   9863篇
  1986年   9386篇
  1985年   8460篇
  1984年   6534篇
  1983年   6549篇
  1982年   7607篇
  1981年   7141篇
  1980年   6808篇
  1979年   6639篇
  1978年   5817篇
  1977年   6123篇
  1976年   5744篇
  1975年   5482篇
  1974年   50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参芪润肠通便汤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麻城市人民医院中医儿科门诊治疗的小儿便秘患儿80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2019年1月,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对照组(40例,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40例,参芪润肠通便汤治疗),回顾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对照组(77.50%)高,P<0.05;试验组治疗前1 d大便全程干燥、腹部胀满、胃纳减退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小儿便秘患儿,参芪润肠通便汤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其病情恢复,患儿整体状态得以改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消化道肿瘤伴糖尿病患者营养全程管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运用PDCA循环对80例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伴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全程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体重、BMI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结果 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均有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消化道肿瘤伴糖尿病患者营养全程管理中有较大的优势,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应用99mTc-DTPA肾动脉显像评价Stanford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左、右侧肾功能及总体肾功能受损程度,帮助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8日至2019年7月19日,在本院核医学科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48例,评价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分肾的GFR,比较Stanford主动脉夹层A型(简称A型)患者和主动脉夹层B型(简称B型)患者之间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B型患者术后总GFR低于A型患者(67.5 vs.80.6 m L/min,P<0.05),其中以左肾功能受损为著(30.9 vs.40.3 m 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评价肾功能有重要价值。主动脉夹层B型患者GFR较A型减低,且左侧肾GFR减低更明显,临床可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6.
2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常伴有血脂紊乱,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脂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骨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通过RANK/RNAKL/OPG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调节破骨细胞等方式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家庭干预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回顾和系统评价, 比较不同条件下家庭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四大中文数据库及OVID Medline、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EBSCO四大英文数据库中, 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为止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科)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研究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效果的文献, 以标准化加权均数差( SMD)作为效应量, 采用meta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时间、不同干预类型、对不同病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干预效果差异。 结果共纳入5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SDSS、PANSS分析结果显示:① 干预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好( P < 0.0001、 P=0.0025);② 单独家庭干预比多个家庭合并单独家庭干预的效果更明显( P < 0.0001、 P=0.0131);③ 干预对于病情较重患者效果较好( P < 0.0001、 P=0.0280)。SDSS量表还显示家庭干预对于病程短的患者效果更好( P < 0.0001)。 结论家庭干预更适合病程较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干预应实施较长时间; 单独家庭干预更有利于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且对于病情较轻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8.
骨碎补是历代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消风祛斑等功效。其主要含黄酮、苯丙素、三萜、酚酸及其苷等类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促软骨再生、护牙健齿、保护肾功能、抗炎、防治中毒性耳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来骨碎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骨碎补的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大鼠牵张成骨(DO)过程中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鼠制备大鼠下颌骨DO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6只。第1组(只有牵张无PTH),术后8周取材,应用HE染色及微CT检测,以确定成骨情况。第2组(有牵张无PTH),第3组(有牵张有PTH),第4组(无牵张有PTH),第5组(对照组:无牵张无PTH)。2、3、4组及对照组术后1周取材,RT-PCR测定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的表达。结果第1组,新骨形成,骨质充满牵张区,骨质连续,大鼠建模成功。RT-PCR检测结果显示,2、3、4组与对照组比较,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第3组最为明显。ONC、C-FOS、VEGF基因2、3、4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在 DO 过程中,间歇性给以 PTH的作用只有在牵张期发挥作用,其对 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能够获得理想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检测蒜氨酸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探讨蒜氨酸体内外抗菌机制。方法 体外微量稀释法检测蒜氨酸MIC和MBC,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表面蒜氨酸,探讨蒜氨酸抗菌机制。体内蒜氨酸和青霉素分别治疗金葡菌感染家兔脓肿,检测脓汁标本中细菌存活情况,探讨体内蒜氨酸抗菌作用。结果 蒜氨酸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3.047 μg·mL-1、6.094 μg·mL-1、0.386 μg·mL-1、0.386 μg·mL-1,蒜氨酸体外无杀菌活性。浓汁标本:死菌率蒜氨酸治疗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1),与青霉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 0.05);活菌率蒜氨酸治疗组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1),与青霉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蒜氨酸与菌体蛋白、细菌酶蛋白结合阻断细菌与环境物质交换,抑制细菌生命活动,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无杀菌活性;蒜氨酸体内代谢成大蒜素,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