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6篇
  免费   1873篇
  国内免费   1237篇
医药卫生   38956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813篇
  2022年   682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866篇
  2018年   864篇
  2017年   539篇
  2016年   733篇
  2015年   828篇
  2014年   1819篇
  2013年   1625篇
  2012年   1785篇
  2011年   1888篇
  2010年   1872篇
  2009年   1925篇
  2008年   1836篇
  2007年   1868篇
  2006年   1666篇
  2005年   1679篇
  2004年   1675篇
  2003年   1530篇
  2002年   1238篇
  2001年   1297篇
  2000年   1046篇
  1999年   826篇
  1998年   729篇
  1997年   598篇
  1996年   558篇
  1995年   559篇
  1994年   502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349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255篇
  1987年   231篇
  1986年   172篇
  1985年   196篇
  1984年   185篇
  1983年   186篇
  1982年   158篇
  1981年   119篇
  1980年   74篇
  1979年   40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6篇
  1965年   26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调查湖南省衡阳地区城乡两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流行情况。方法:自2009年1月-2014年7月,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湖南省衡阳市居民8716例(市民4420例,村民4296例),采用发送自填问卷、面访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有AR症状的患者进行专科检查和血清特异性Ig E(s Ig E)检测予以确诊。结果:市区血清s Ig E检测阳性率10.95%(484/4420)、农村7.40%(318/4296);市区AR患病率4.80%(212/4420)、农村2.61%(112/4296);市区血清s Ig E检测阳性率及AR患病率均比农村高,两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发病类型中重度间歇型占45.06%(146/324),为主要的AR发病类型。AR并发变应性疾病发生率为24.69%(80/324),并发症前4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结膜炎、变应性皮炎、哮喘、药物过敏。结论:AR发病存在城乡差别,AR与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老百姓对AR及全气道变态反应的认识和重视不足,需对其加大宣教。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成人慢性唇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成人慢性唇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随访1年,以唇红部黏膜干燥、脱屑、皲裂和充血、水肿、糜烂愈合情况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慢性唇炎自觉症状及体征的显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成人慢性唇炎具有明显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肺、主动脉双后期造影对肺部良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06月收治肺部孤立性占位性病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龄37~82岁,平均(64.52±4.11)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性质。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进行薄层平扫,后用ACIST Empower CTA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射碘帕醇350,注射速度为4.0ml·s-1,后分别在肺动脉晚期和主动脉晚期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3min延迟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标准直接存储,采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直接读取DICOM格式CT断层图像。利用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肺部实质、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数字化影像。测量病灶每期的CT值及CT净增值,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恶性肺结节、炎性结节和结核性结节的肺动脉晚期、主动脉晚期和延时期CT净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值分别为1.793、4.495和56.141,P值分别为0.001、0.036和0.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CT净值协同肿瘤血管有助于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结节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绝对增强值可以作为良、恶性结节的一个指证;肺四期动态增强对肺结节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能有效鉴别小肺癌和结核瘤,对肺炎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可结合时间密度曲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对盆腔脏器脱垂(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POP合并轻、中度SUI患者,比较患者LSC手术前后POP评价体系(POP-Q)各指示点、盆底功能问卷排尿不适量表(UDI-6)和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问卷评分、盆底超声指标和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LSC,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术后随访均无失败或复发病例。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Aa、Ba、C、Ap、Bp点的位置得到显著改善(P0.05)。POP客观治愈率100.00%。手术前后的UDI-6和IIQ-7问卷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提示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盆底超声提示术后膀胱颈移动度(BND)和膀胱后角(RVA)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表明术后尿道高活动性降低。其中12例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及最大尿道闭合压较术前上升(P0.05)。LSC术后SUI治愈率为82.76%。结论在LSC术后,SUI主观及客观指标均得到改善。因此,不建议在LSC同时对轻、中度SUI患者行预防性抗SUI手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系统评价在下颌后牙不可逆牙髓炎治疗中,2%利多卡因行下牙槽神经阻滞联合4%阿替卡因局部浸润和仅用2%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效果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CBM、维普、万方、中国知网,同时检索相关专业杂志,会议记录,以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相关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在不可逆牙髓炎中比较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时间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采用Cochrane手册中提供偏倚风险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等级。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联合阿替卡因组的麻醉成功率优于仅使用利多卡因组(RR=1.51,95%CI:1.23,1.87,P=0.0001),其中亚组分析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联合阿替卡因局部浸润的麻醉效果也优于仅用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RR=1.69,95%CI:1.09,2.62,P=0.02)或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组(RR=1.44,95%CI:1.14,1.82,P=0.002)。GRADE系统评价显示证据水平均为极低级。结论:在下颌后牙不可逆牙髓炎中,当前支持利多卡因联合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仅使用利多卡因的证据等级极低,且缺乏中国地区的相关研究,未来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痔术后肛门狭窄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32例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术后取得满意疗效,随访半年均未诉不适,且无复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测定血安胶囊中没食子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Hypersil ODS2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97),检测波长为214nm,流速为1.0mL/min。结果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0211~0.21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1),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7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血安胶囊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案例演练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常见的危重急症设计成案例,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观察演练前后该科室护理人员急救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护士急救能力的自我评价。结果急诊科护士急救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演练后成绩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情景急救模拟演练能提升急诊护理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儿童足跟部开放性损伤伴踝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10例足跟部开放性损伤伴踝关节脱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DKA1组(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共42例,一组为DKA2组(发病前已确诊有糖尿病)共60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诱因、糖尿病分型特点及误诊率、治愈率、死亡率,并作出分析。结果 DKA1组起病时无明显诱因占42.8%明显高于DKA2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诱因中感染因素占38.1%;DKA 1组与DKA 2组的糖尿病类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KA 1组1型糖尿病、未分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DKA 2组,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小于DKA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 1组误诊率高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容易误诊,应加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时监测,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