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0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的终末阶段,常以高度水肿、严重呼吸困难为特征,治疗棘手。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血液净化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1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2.
黄毅  胡晓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17-3718
连续性血液滤过是血液净化治疗方式中的一种,它除了用于肾脏疾病外,还广泛用于肾脏以外的疾病,如难治性心力衰竭[1].现将我院2006年2月~2008年1月,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因、治疗原理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9月至今23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行肛门镜、直肠镜、钡灌肠+排粪造影及结肠运输试验检查,针对直肠壁、腔道变异行直肠瓣缝扎、直肠粘膜下点状注射硬化剂、囊袋上方粘膜下注射硬化剂、经直肠骶前多点注射硬化剂等治疗。结果经观察3个月,痊愈87%、好转13%、有效率100%。结论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原因有可能为直肠壁、腔道变异造成大便下移阻力增加,通过改善直肠通道,降低大便下移阻力,能完全治愈出口梗阻型便秘。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紫杉醇和奈达铂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紫杉醇和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转移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期疗效、复发转移率方面,观察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采用紫杉醇、奈达铂化疗联合放疗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5.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透析(HD)、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血液透析滤过(HDF)中的应用,以期得到针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更安全、有效、简便的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案.方法选择56例患者分为2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RCA组)46例,行血液净化86例次;对照组10例,行无肝素或小剂量肝素血液净化39例次.监测全血ACT(活化凝血时间)、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监测血清游离钙、枸橼酸、血钠、碳酸氢根浓度;监测血尿素氮、肌酐等.结果 RCA组:治疗中体外ACT较治疗前延长 39%~75% (P < 0.01),体内ACT较治疗前无延长;透析器凝血程度达2~3级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静脉壶凝血的发生率(除血液透析滤过以外)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体内血游离钙水平无明显改变,血清枸橼酸水平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未发生高钠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并发症.血尿素氮、肌酐等清除理想.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局部枸橼酸抗凝体外抗凝确切,对系统凝血功能无影响;无各种并发症;且血液净化效果好.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行HD、CVVH及HDF治疗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既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索南充市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核实发现的艾滋病病毒/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HIV/AIDS)病例和近年HIV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1995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13年来,共发现HIV/AIDS病例233例,死亡39例,近三年发现病例数占75.97%,死亡病例数占66.67%,地区分布以顺庆、高坪和嘉陵三区为多占65.67%;年龄以49岁以下年龄组为多占92.27%;职业以无业和农民为多,分别占38.63%和33.91%;发现方式以主动发现为主占77.25%;HIV检测以吸毒者阳性率为高(3.00%)。结论南充市艾滋病流行正处在快速增长期,以每年32.01%的速度递增,已进入AIDS高发病和高死亡阶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SLE患者60例。其中狼疮性肾炎(LN)36例,SLE非肾炎者24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组的血清AnuA,同时进行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检测。结果 AnuA对SLE诊断的特异性为98.6%,敏感性为55.0%,显著高于抗-Sm抗体(P〈0.01),但与抗-dsDNA抗体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组AnuA与抗-Sm抗体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与抗-dsDNA抗体显著相关(P〈0.01),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达76.7%;LN组的AnuA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5.0%和63.9%,均显著高于SLE非肾炎组(P〈0.01)。结论 AnuA对SLE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较高敏感性,是SLE的另一标志性抗体,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能有效提高SLE的实验诊断率;血清AnuA的检测有助于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1月5例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透明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60~76岁,(65.8±6.6)岁。1例体检同时发现右肾占位及左肾上腺区占位,4例因肾透明细胞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22~130个月复查影像学发现肾上腺区占位。否认头痛、心悸、高血压、低血钾等临床表现。泌尿系增强CT示肿瘤直径1.6~5 cm,(3.4±1.3)cm。术前均未发现其他远处转移。结果 5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转移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6~261 min,(146.4±71.1)min。1例术中出血900 ml,输注悬浮红细胞400 ml;4例出血15~300 ml,中位数20 ml。术后留置引流管2~6 d,(4.0±1.6)d。术后住院3~8 d,(6.0±1.9)d。5例术后均采用索拉菲尼靶向治疗。5例随访时间21~44个月,中位数32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2个月(例1)、30个月(例3)肿瘤特异性死亡,无瘤生存1例(例2),带瘤生存2例(例4、5)。远处转移2例,为肺转移1例(例1),肺转移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例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对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的孤立性转移瘤以及肾癌同时伴发孤立性转移、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建议辅助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79.
男性高护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男性高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护男性的教学实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北两所高职院校高护男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结果与国内高职生、中国男性、全国青年常模(18~29岁)比较。结果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高护男性人数比率从5.1%~51.6%不等;有心理障碍的高护男性人数比率从1.3%~6.4%不等;男性高护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国内高职生、中国男性、全国青年常模(18~29岁)要低。结论积极开展男性护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男性高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针对高表达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eEF1A2)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BEL-7402细胞株的eEF1A2-RNAi的细胞模型,为从基因沉默基因敲除层面研究eEF1A2在HCC潜在的致癌作用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针对eEF1A2基因的shRNA与线性化的GV115-GFP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对获得的重组子(GV115-GFP-eEF1A2-shRNA)进行PCR和测序鉴定。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将pHelper 1.0载体、pHelper 2.0载体与GV115-GFP-eEF1A2-shRNA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eEF1A2-RNAi-LV,并感染高表达eEF1A2的BEL-7402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验证eEF1A2-RNAi-LV对BEL-7402细胞eEF1A2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GV115-GFP-eEF1A2-shRNA,并通过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成eEF1A2-RNAi-LV;将eEF1A2-RNAi-LV转染至BEL-7402细胞后,细胞eEF1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84.1%和64.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转染后的BEL-7402细胞eEF1A2基因被特异性沉默。结论成功构建了eEF1A2-RNAi的BEL-7402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从基因敲除层面研究eEF1A2在HCC潜在的致癌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