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0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报道了对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间从香港转口来料加工的1,426宗鱼翅类的害虫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来料加工鱼翅类害虫污染情况严重,是该类进口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2.
眼用脂质体     
脂质体是由一系列呈同心圆排列的脂质双层膜组成的囊泡,可包裹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脂质体具有缓慢释放药物、增强疗效、减低毒性、靶向释放药物和增加药物的角膜通透性等突出优点。本文从脂质体的结构、制备、特点、在眼内的代谢和质量监测(包括包裹率、大小、形态、体外释放度、稳定性)等方面复习了有关文献,认为脂质体是一种具有重大研究开发价值的新型眼用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筛选用于红细胞病毒灭活的光敏剂,并研究酚噻嗪类光敏剂的构效关系。方法 以 Phi6噬菌体为模型病毒,以红细胞溶血及钾泄漏作为红细胞损伤指标,研究一系列新合成的酚噻嗪类化合物以及亚甲蓝(MB)、二甲基亚甲蓝(DMMB)的病毒灭活能力和对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 灭活 Phi6噬菌体的能力DMMB>M007>M009>MB>M016>M012>M013>M011>M004>M002>M003>M015=M001;在灭活6Log10 Phi6噬菌体的条件下,对红细胞的损伤DMMB<M007<M009<MB。使用灭活6Log10 Phi6噬菌体的光照剂量,DMMB可以灭活>6.5Log10水疱性口炎病毒(VSV)、>7.0Log10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9.9Log10 R-17噬菌体;M007可以灭活>6.5Log10VSV、>5.0Log10HSV-Ⅰ、>9.9Log10 R-17噬菌体。结论 酚噻嗪环上烷基化修饰可以提高光敏剂的病毒灭活能力,减少对红细胞的损伤。M007可能是继DMMB之后又一个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酚噻嗪类光敏剂。  相似文献   
64.
李小芳  黄毅  李珂 《中成药》2007,29(9):1390-1392
康复新滴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19部收载康复新液的基础上研制的口服新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康复新滴丸原料药为康复新,即美洲大蠊Periplanet americana (Linnaeus)成虫的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类成分,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消炎消肿、改善局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65.
紫花列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闫明  黄毅  贺文义  赵昱 《中药材》2007,30(10):1255-1257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紫花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 Steph)中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甘露醇(Ⅰ)、β-谷甾醇(Ⅱ)、琥珀酸(Ⅲ)、咖啡酸(Ⅳ)、原儿茶醛(Ⅴ)、β-胡萝卜苷(Ⅵ)。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6.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室周围型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脑室周围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1996至2006年诊治的53例PCNSL-脑室周围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患者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均辅以放疗(全脑普放或γ刀)和/或化疗.结果 本组全切除18例(33.96%),近全切除25例(47.17%),部分切除10例(18.87%);45例(84.91%)术后症状及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随访51例,随访时间5~30月,最短存活时间5月,最长30月,中位生存时间20月.结论 PCNSL-脑室周围型恶性程度高,病程短,起病快,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预后较差,对放化疗敏感,手术结合放化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7.
前列腺癌的诊断(附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65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讨论了其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经腹会阴超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酸性磷酸酶诊断前列腺癌。结果以上几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75%、62%、80%和35%。结论DRE,TRUS,PSA及经直肠穿刺检是目前筛选及早期诊断PC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8.
69.
70.
我科曾收治一例烫伤后破伤风感染伴骨髓抑制病儿,该病例症状表现在临床中少见,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