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9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initory,ABPM)使人们对血压及其波动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由于皮质下梗死 (SI)多发生于深穿支动脉供血区,低灌流在其发病机制中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通过 35例高血压伴有 SI患者和 33例老年高血压的 ABPM及随测血压 (CBP),探讨 ABPM在临床防治 SI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按 WHO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5例。均停服降压药 1周以上。其中 35例经临床表现及 MRI或 CT确诊伴有皮质下幕上梗死 (SI组 ),男 22例,女 13例,年龄 48~ 75(58.8± 7.3…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根除HP(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共观察80例患者,以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Hc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肠溶片与阿莫西林胶囊三联疗法根除HP,以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24小时食管胆红素监测检测有无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观察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患者是否出现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或原有胃食管反流是否加重。结果: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HP,结果阴性者54例,阳性者26例,HP根除率为67.5%。根除HP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18例,占总数33.3%;未根除HP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9例,占总数34.6%。是否根除HP,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经χ^2检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根除HP,与治疗前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对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简称病毒灭活新鲜血浆)与未经灭活处理的新鲜血浆(简称新鲜血浆)在保存期内不同时间段有效成分的变化,为临床输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20人份全血(每份400mL),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成新鲜血浆(每份200mL)后,将其一分为二,制备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和新鲜血浆,两种血浆每份无菌分装为5等份,立即放入速冻冰箱速冻,在0(制备后小于72h)、3、6、9、12个月分别检测Ⅴ因子、Ⅷ因子、纤维蛋白原(Fib)、亚甲蓝残留量、总蛋白、pH值、K~+、Na~+、Cl~-水平。结果两种血浆随着保存期的延长,Ⅴ因子、Ⅷ因子、Fib、总蛋白、K~+、Na~+、Cl~-水平呈下降趋势,pH值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浆Ⅴ因子、Ⅷ因子、Fib、总蛋白、pH值、K~+、Na~+、Cl~-水平均有所影响,但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临床用血标准,采用病毒灭活可以在保留血浆基本成分的情况下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慢性低灌注大鼠影像学特征,确定头颅MRI特征、海马的容积测量与相对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缺血组(30只)和假手术组(30只)。利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术后1、2、3、4、5个月大鼠的记忆功能;分别行头颅MRI检查与海马容积测量,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在造模后2个月即出现,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缺血1个月时海马CA1区可见神经元减少。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3个月头颅MRI显示,长期慢性脑缺血后海马体积缩小。结论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海马缺血损害有关。海马的影像学改变相对滞后于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5.
鼠脑出血后部分脑区内皮素-1表达与脑水含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ET 1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脑出血后脑内ET 1表达与脑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之间的关系。结果 给大鼠尾壳核注射胶元酶 0 5IU ,4h后脑水含量即明显升高 ,2 4h达高峰 ,与此同时ET 1在皮层、海马等脑区的表达明显增多 ,并于2 4h达高峰。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脑内内皮素过度表达可能是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和继发性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法舒地尔组各20只,缺血组及法舒地尔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而假手术组不结扎;术后假手术组和缺血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法舒地尔组每日腹腔注射法舒地尔2mg/kg。于术后第23天开始对大鼠进行为期5d的水迷宫适应训练,术后第28、29天评测大鼠认知功能,术后第30天将大鼠处死取脑,采用RTPCR测定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数目。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认知功能显著降低,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且染色较深;与缺血组比较,法舒地尔组大鼠认知功能改善,海马N0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且染色变浅,但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明显降低,Rho激酶异常活化与一氧化氮产生增多可能参与其作用机制;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可改善慢性低灌注大鼠的认知损害,其作用机制并非调控Rho激酶的基因表达,可能与改善脑血流、抗过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患者66例,分别采用常规修复以及干预修复治疗,分析预防以及应对措施。结果66例患者出现胆管损伤的原因:胆总管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Calot三角解剖不清,胆管变异或胆囊管变异,术者技术原因。且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胆管生理结构特点、炎症浸润粘连情况,可有针对性地预防胆管损伤,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8.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星形细胞内皮素-1表达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1与星形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在脑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内皮素-1抗体SP免疫组化技术脑出血患者尸检材料血肿周围脑组织反应性星形细胞内皮素-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脑出血组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变性,存在内皮素-1的表达,而对照组星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偶见阳性。结论:内皮素-1及反应性星形细胞可能参与脑出血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9.
50.
唐梅文  黄勇华 《陕西中医》2009,30(3):297-298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46例CAG患者纳入观察,服用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四君子汤、左金丸、逍遥散等7方化裁)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达76.1%;胃黏膜病理学、肠上皮化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一定的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